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14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1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2、学会用工具画圆;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和掌握圆的特征
三、教学准备:
纸、剪刀、圆规、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大屏幕展示高年级同学课间投篮比赛情境图)
2、师质疑:你们认为安排这样的队形公平吗?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议?
3、生自由回答,师相机点拨。
4、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圆的知识。(板书:圆的认识)
(二)、恰当引导,自主学习
1、师:你们认为圆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区别?
2、(师板书:圆是一种由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
3、生齐读三遍。理解意思。
(三)、师生交流,感受新知
1、找身边的圆。
2、师:(出示教具圆规)这是什么?它表面上有圆吗?(生边看边答。)
3、在你的纸上画一圆。
4、师抽生在黑板上画圆。
(1)没成功:他为什么没画成功?(1是没有固定好有针的那个脚;2是没固定好圆规两脚间的距离;3是可能不太好旋转;4是黑板比较滑,不太好固定)
5、师示范画圆。
师:刚才同学们总结得很好,看来,用一只手固定住圆规的针尖很关键。看老师画。
师:圆规固定不动的这个脚,也就是这个点,对画圆至关重要!谁能给它起个名字?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点出你所画圆的圆心,标上字母O。一个端点在圆心【板书:圆心】,另一个端点在圆上【板书:圆的曲线上、圆边上、圆的边缘上、圆的弯线上】
师:我们把……统称为圆上【板书:圆上】
师:只能画这一条吗? 生:还能再画!
师:再画一条。还能再画吗?再画一条。还能画吗?到底能画多少条?
师:所画出来的表示圆规两脚间距离的这几条线段,一个端点都在哪?另一个端点呢?
生:一个端点都在圆心,另一个端点都在圆上。
师:我们给这样的线段起个名字吧!
师:【板书:半径(r)】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在你的圆上标上r。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叫半径。(一个端点在圆心,另一个端点在圆上的线段就叫半径。)
师: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有多少条?长度怎样?
生:在一个圆里,半径有无数条,长度都相等。
师:既然半径有无数条,那么在围成圆的这条曲线上,像这样的端点能找出多少个?
生:能找出很多(无数)个。
师:(在三个点的旁边紧密地多点几个点)这行吗?
师:正是这无数个点紧紧地手拉手,靠在一起,连接成一条完美的曲线,围成了圆。
师:请同学们拿出剪刀,剪下你所画的圆。
师:这是一个平展的圆,上面只有圆心和半径,请大家像老师这样把它对折,用食指触摸折叠的地方,打开。多了什么?
生:一条折痕。【痕迹、印子、折痕】
师:我们把对折产生的这条线段、这条痕迹统称为折痕。
师:朝不同的方向再对折一次,用手触摸折痕,打开,请同学们照这样再做几次。生:折圆
师:原本平展的圆上,多了很多很多的折痕,在这些折痕里藏着许多许多关于圆的奥秘,同学们想发现吧?请同学们在4人小组里围绕折痕,展开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由组长记下“我们的发现”。汇报发现的`时候,由组长上来发言,组员可以补充。但每一组只能用一句话汇报一个自己认为最精彩的发现,别的组发表过的观点,其他组便不再重复,开始讨论。
1、(小组合作,讨论问题)
2、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3、课堂小结:下面我们来整理一下我们的思路。今天,我们认识了圆。【板书:圆的认识】一开始,我们学习了画圆,你觉得画圆要注意什么? (定点、定长)圆是由无数个特定的点手拉手围成的优美曲线。半径和直径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圆。半径的两个端点分别在哪?直径呢?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有多少条,长度怎样?直径呢?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
师:同学们在回过头去,你现在知道为什么投篮比赛要站成圆形了吗?谁来说说为什么?
(四)、巩固练习,问题解决
1、判断直径 、半径
2、[媒体]填一填:
3、[媒体]再请你辩一辩:下面各句话对吗?
4、画圆
请你画一个半径为4厘米的圆
画的圆半径为4厘米的同学,说说你是怎么画的?简单地说你是怎么确定半径为4厘米的?
师:下面我们还将面临3个实际问题的挑战,同学们敢接受挑战吗?
问题1、你能测量出1圆硬币的直径吗?(参考用工具:直尺,一副三角板)
问题2、你能在地面上画一个半径1米的圆吗?(参考用工具:绳子、粉笔)
问题3、车轮都做成圆的,车轴装在哪里?为什么?(参考用工具:自行车)
师:我已经发现,很多同学都笑了,这说明他心里有底了。每个同学选择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课题来研究。
(五)、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发挥想象,灵巧操作
<1>、给你两枚钉子和一条一定长度的绳子,你有办法画出圆来吗?
〈2〉、任意画出一个圆,再标出圆心、半径、直径。(字母表示
师:学完这节课,同学们还有什么想法吗?圆里面藏着无穷无尽的奥秘,等待着同学们去研究和发现!愿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像圆那样完美!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2教学目标:
1、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知道同一圆内半径、直径的特征,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一个圆里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能根据这种关系求圆的直径或半径。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数学知识解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一个圆里直径和半径的关系,能根据这种关系求圆的直径或半径。
教学准备:
多媒体一套。学生准备硬币等圆形物体若干;圆 ……此处隐藏17211个字……生:确实一样长。
师:在这个圆的曲线上,像A、B这样的点可以找出多少个?
生:无数个。
师:表示两脚间的距离的线段可以画多少条?设想一下它们的长度如何?
生:无数条且长度都相等(板书)
师:我们刚才研究的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就叫做圆的半径(板书:半径)一般用字母r来表示。给你们刚才画的半径标上r。
师;半径这条线段的一个端点在哪里,另一个呢?
生:一个端点在圆心,另一个端点在圆的曲线上。(板书:圆心圆的曲线上)
师:那什么叫半径呢?
生:用自己的话说(师完成半径定义的板书)
师:同一个圆里,半径有什么特点?
生:无数条且长度都相等。
4.认识直径
师:把自己画的圆剪下来
生:独立剪
师:示范对折,打开,出现一条折痕,用食指摸折痕;换个方向再重复一次。
生:在教师示范下同步进行。
师:像这样再重复折几次
生:独立对折、打开、摸折痕。
师:你折了好多次,可以发现什么?
反馈①:每折一次出现一条折痕。
追问:你折了几次,出现了几条折痕,与他不一样的呢?像这样的折痕在你的圆里能再折出来吗?
反馈②:对折后圆的两边能完全重合,圆被平均折成两份。
反馈③:每折一次出现一条折痕,每条折痕都是圆上的线段。
反馈④:这些折痕相交于圆心。
追问:你对折出几条折痕,谁折出的折痕比他多,他说的结论正确吗?在你的圆里,这样的折痕可以折出多少条?这个结论正确吗?
反馈⑤:这些折痕都一样长。
追问:怎样验证?
生:测量
师:量出你圆里每条折痕的长度
生:汇报结果。(指导学生说:“在我的圆里,……”)
师:刚才说了这样的.折痕有无数条,所以可以怎样下结论?
生:同一个圆里,所有的折痕长度都相等。
师:谁能给“折痕”起个名字?
生:直径(板书:直径)
师:直径一般用字母d来表示,在自己的圆里给折痕画出一条直径,标上字母d。
生:完成
师:同一个圆里,直径有多少条,长度有什么特点?
生:略
师:直径这条线段,它通过了…?它的两个端点分别在哪里?
生:通过圆心,两个端点都在圆的曲线上。(完成直径定义的相应板书)
反馈⑥:这些折痕的长度是半径长度的2倍或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
师追问:你是怎样得出这个结论的,说说道理。
生①:直径通过圆心,以圆心为界,可以把直径分成两条半径。
生②:在我的圆里,经过测量可以验证这个发现,我的圆里直径的长度都是□厘米,半径的长度都是□厘米,所以说直径是半径长度的2倍。
师:换过来说,半径的长度就是直径的……。生:略师:写出字母公式:d=2rr=d2,注意强调“同一个圆里”。
(以上6点反馈,学生说出多少就处理多少,先说出哪一点,就先处理那一点。)
三、巩固
1.第108页“做一做”。用彩色笔标出下面各圆的半径和直径。
2.第109页练习二十五第3题。已知半径长求直径;已知直径长求半径。
(此项练习放在直径与半径长度关系揭示后进行)
3.学习按要求画圆。完成第108页“做一做”(画半径是3厘米的圆)。
教师示范,引导学生逐步完成。
(1)在作业本适当的地方点一个点做圆心,要考虑上、下、左、右的间距。
(2)以圆心为起点,向右水平方向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
(3)圆规一脚固定在圆心,另一只脚在3厘米长线段的终点处,然后绕圆心旋转。
(4)标出字母o、r、d。
4.第109页练习二十五第2题。为什么车轮都要做成圆的,车轴装在哪里?
与圆的特征有关。因为圆曲线上的每一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车轴装在圆心,车轴到地面的距离永远是半径,这样车轮行驶平稳。(配图:如果车轮在水平的路面上行驶,车轮运行时车轴移动形成的直线(轨迹)与地面平行)
5.阅读第109页第5题,独立填书。
想:怎样测量1元硬币的直径?
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上边演示边说。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14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圆”的起始课。
教学目标:
1、认识圆的特征,初步学会画圆,发展空间观念。
2、在认识圆的过程中,感受研究的一般方法,享受思维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同圆或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教学难点:画圆
教学准备: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准备:
圆规、三角板、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圆规直尺、铅笔
课前学习活动。
(1)观察生活中的圆。
教学程序及设计理念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引言:对于圆(板书“圆”字),同学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吧?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的?
2、多媒体课件播放精美图片,让学生感受生活中丰富多彩的圆。
3、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二、在画圆中感受新知
1、我们一起回顾我们昨天预习的情况。
2、体会画圆的多种方法。
3、在观察中体会:圆与其它图形有怎样的区别?在交流中整体感知圆的特征。
4、在操作中丰富感受
(1)操作:学生尝试画圆,交流中归纳用圆规画圆的一般方法。
(2)体会(学生第二次画圆):如果方法正确,为什么用圆规画不出直线图形或是其它的曲线图形?
(3)引导(教师示范画圆):使学生将思维聚焦于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体会到圆规两脚距离的恒等,恰是“圆之所以为圆”的内在原因。
5、在交流中建构认识
(1)引导:引导学生将上述距离画下来,由此揭示圆心及半径,进而介绍各自的字母表示。
(2)思考:半径有多少条、长度怎样,你是怎么发现的?
(3)概括:介绍古代数学家的相关发现,并与学生的发现作比较。
6、类比:先介绍直径,进而引导学生借助类比展开思考,发现直径的特征,并提出同一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三、实际应用、深化认知
1、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车轴应该装在哪?
2、篮球场的中间为什么有圆。
3、扣子的扣眼应该开多大的口?
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
圆心O
半径r
o无数条相等
直径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