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蔚蓝的王国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蔚蓝的王国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蔚蓝的王国教学设计1一、 背景与意义分析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七年级上册专门设计了一个单元《奇思妙想》,选取的四位作家作品从天上到人间,从事物到人物,从现实到未来,驰骋想象,这些根植于现实生活的想象,饱含哲理,给人启迪。其中屠格涅夫《蔚蓝的王国》是一篇散文诗,通过奇妙的想象,描述了一个美好的梦境,表达了美好的情怀。这是初一学生第一次接触散文诗这一体裁,本课要求学生能够初步认识这种文学作品,并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力求使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时,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二、 学习与导学目标
1、知识积累与疏导:散文诗优美的语言,创作散文诗和朗读散文诗的知识。认知率达100%
2、技能掌握与指导:欣赏散文诗和朗读散文诗的技能。利用率达100%
3、智能提高与训导:通过共同点评,发疑解疑,学生互相提问、答疑,发展智能。加强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合作能力。互动率达100%
4、情意修炼与开导:品味散文诗优美的语言,感悟作者在文章中寄托的美好情怀。投入率达95%
5、观念确认与引导:对大海的热爱和陶醉,大海的美丽可爱,充满青春的美丽,带给人们无限的幸福和快乐,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认同率达95%
(教学目标的分立表述,有利于教者全面考虑本课教学的思路,有利于课堂教学评估,但是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各教学目标之间是协同和合为一体的。)
三、障碍与生成关注
对散文诗这种体裁的感性认识不够,课文中有些想象描写不容易理解,课堂教学中容易出现目标偏离。
四、学程与导程活动
(一)、“说梦”――导入场景
由做梦说起,要求学生回忆一次甜美的梦,学生之间可小声交流,教师与学生也可单独交流。从而引出屠格涅夫的写梦的散文诗《蔚蓝的王国》。
(哪次梦最甜美?让学生回忆、相互交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形成教学问题场。)
(二)、“说海”――营造情景
由“蔚蓝”过渡到大海,教师放一段音乐,要求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心目中的大海,教师指名学生描述。
(这是教学问题场与教学情景场的叠加。教者设置了两个层次的场将学生缓缓引入投入教学活动状态。首先是教学问题场引导学生认识“美梦”有哪些特征,学生充满了个性的理解。其次教学情景场的想象,用语言描述大海,将直观形象与思维体验结合了起来,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从平常状态进入了教学情境场。)
(三)、初读课文,进入情境
学生轻声读课文,划出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指名学生回答屠格涅夫梦中的大海有些什么景物。
了解作者笔下的梦中人、梦中景、梦中情。
学生可以自由地理解画出自己理解的作者笔下的大海,教师选择向全班展示。
(这是教学问题场、情境场和情境场的嵌套层叠。在这教学活动场中,通过师生、生生的对话、给学生相互交流的机会,利用学生认识的大海与屠格涅夫认识的大海进行对比,学生的情感经历了冲击,并对梦中人、梦中景、梦中情有了自己的认识,初步建立起个体意境场。)
(四)、再读课文,建立意境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自己最喜欢,认为写得最优美的语句或段落。
学生自由发言,要求运用“我觉得...写得很优美,因为...”的句式。
师生共同点评。
学生发言过程中教师有选择的要求学生个别朗读,并作出朗读指导(可范读)。
教师适时点拨体裁特点,提醒学生注意散文诗语言优美的特点。
(进一步品读课文训导操练,给学生表达思维的机会,学生把自己的感悟融进朗读中,形成教学情景场、教学情境场与个体意境场嵌套层叠,大海的美妙在每个学生的脑海里形成个体意境场各不相同,但热爱大海、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是一致的,个体意向场初步建立。)
(五)、三读课文,形成意向
学生自读课文,提出自己的疑问。教师答疑,也可让学生互相提问、答疑。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1、“四周是一片无边无际的蔚蓝的海,头顶是......海”,这句话怎样理解。
讨论明确:这里是通过想象对大海进行描写,在梦中,大海、蓝天、作者已经融为一体。
2、既然是“我的伙伴”,为什么我却不知道“是些什么人”?
3、“并不是风在推动它前进;驾驶他的是我们自己无忧无虑的心灵——我们心中稍一动念,想到哪里去,小船就飘到哪里去,他像是有生命的东西,完全听从我们的使唤。
驾驶小船的不是风而是心灵,这可能吗?你是怎样理解这种现象的?
讨论后明确:驾驶小船的不是风而是心灵,随着人的心意前进,人们的心灵在大海上已经完全融合在一起。
4、“周围的一切:天空、海洋、微微飘动的风帆、船尾潺潺的水流——一切都在倾诉着爱情,倾诉着无比幸福的爱情!”
让没有生命的事物来倾诉爱情,而且要连续倾诉两遍,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这里的爱情指什么?
讨论后明确:这里用拟人的手法,表现大海的美丽可爱,充满青春的'美丽,带给人们无限的幸福和快乐,表达作者对大海的热爱和陶醉。
这里的爱情指理想。
5、第11小节“她”指什么?
指理想。天堂指蔚蓝的王国,理想拉着你的手,走向永不衰败的天堂。
(学生自由的表达是新课标对学生学习语文所追求的个性化境界。这里教者引导学生自由地表达,并预见学生可能碰到的学习障碍和生成的问题,很好地处理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发挥协作精神,进行合作学习,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在这活动过程中个体意向场将进一步加强。)
五、练习与拓展选题
回忆自己一次甜美的梦,并加以想象,以《我梦中的___________》为题,说几句话,描写梦中美好的情景,表达美好的情怀。
有表情的朗读课文;
课后练习三
展开想象,你认为理想的“蔚蓝的王国”里还应该有什么景物?完成课堂上的画(可在课堂上画的图上添加)。给自己画的图画配上文字说明,要求语言要优美。
学生可进人网络查阅历代文人墨客赞大海的文章、词 ……此处隐藏19353个字……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的美好情怀;
2.品味文章的优美语言;
3.感受想像的无穷魅力。
教学重点:
1.品味文章的优美语言;
2.体会作者的美好情怀。
教学难点:
感受想像的无穷魅力
教学方法:
朗读品味探究感悟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流程:
1.设境——导入新课
广阔的大海,优美的旋律,让我们仿佛置身于海的世界,梦的海洋。大海给了人类太多的想像与梦想,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散文诗《蔚蓝的王国》,去探寻一个俄国老人关于大海的梦,感受那位老人的内心世界。
2.读梦——听读浮想
过渡:下面先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这位老人的梦,在听读过程中,你脑海中浮现了哪些事物?你感受了一个怎样的王国?可以用下面的句式来说说你的听读感受。
从作者对梦中的描绘中,我感受到了一个的王国。
示例:从作者对梦中小船的描绘中,我感受到了一个自由的王国。
从作者对梦中伙伴的描绘中,我感受到了一个快乐的王国。
小结:作者通过对梦中景、梦中人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充满着青春、自由、幸福、快乐的王国。
3.解梦——研读推想
过渡:作者为什么描绘一个充满着青春、自由、幸福、快乐的王国呢?他要借助他梦中的景和梦中的人表达怎样的情怀呢?
⑴要解开作者心中的这个梦,感受作者的情怀,我们不能不去了解作家屠格涅夫,课前同学们对此已作了预习,老师在这里将他的人生经历写了一首小诗(读):
他出身贵族却以一个猎人的名义/写下了对农奴的同情
他为了爱情,独处一生/却用纯洁的文字咏唱一切美好的事物
他吟诗歌出道、洒随笔成名/而后又凭着多部大块头的小说/赢得了“欧洲俄罗斯的第一位小说家”的封号。
他旅居海外、孤独寂寞、病魔缠身/却在逝世前用了五年/写下了饱蘸激情的八十三篇散文诗⑵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散文诗,正是他在人生的最后五年写下的,当时他“旅居海外、孤独寂寞、病魔缠身”,下面请同学们研读课文,结合他的人生经历和课文内容,推想:作者描绘梦中的王国要想赞美、讴歌、倾诉些什么?
自主研读——小组讨论——交流展示
⑶小结:同学们说得都很有道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是不一样的。通过同学们刚才的研读,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虽“旅居海外、孤独寂寞、病魔缠身”处人生的晚年,但他依然保持着对美好事物和美好生活、美好情感的向往、追求和热爱。他曾在他的另写一首散文诗《老人》中这样写道:“生活已经走着下坡路。怎么办呢?痛惜?悲伤?与己、与人,这都毫无用处。在那枯萎、虬曲的树干上,树叶变小变稀了,可是依然那样翠绿。”由此看来作者笔下“蔚蓝的王国”,虽是他“心中的梦”,但这个“梦”却是他晚年精神追求的写照,这个“王国”是他“精神的王国”。
4.品梦——细读展想
过渡:通过刚才的活动同学们很快把握了这首散文诗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情感,但是作为一篇精美的散文仅仅把握它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还是不够的`。屠格涅夫本人,在把这些散文诗寄往《欧洲导报》发表时,他在序言里请求读者不要一下子把它们全部“浏览”完毕,而是建议“今天一篇、明天一篇”地慢慢细读。下面我们不妨就遵照大师的嘱托,让我们展开想像,再次走进他的梦中,一起来品梦。
⑴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找出你认为写得优美的或有奇妙想像的语句或段落,试从词语运用、修辞手法、写作方法、内容情感等角度进行赏析。(自由朗读——自主赏析——小组交流——班级展示)
①课文开篇用”蔚蓝、光明、青春、幸福”这此含褒义的词语直接抒发自己对大海的向往和热爱之情。在梦中,点明诗篇的内容是想像中的情景。
②我们几个人坐在一条精美华丽的小船上。白色的风帆鼓了起来,宛似天鹅的胸膛,帆的上面挂着几面随风轻扬的小旗。(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白色的船帆在大海上涨满风的情景……。)
③我只看到四周是一片无边无际的蔚蓝的海,海面上闪烁着金鳞似的细浪(用金鳞来比喻在阳光的照耀下海面上波光粼粼的美丽景象。用“金色、蔚蓝”给人美丽的视觉效果。用“无边无际”写出大海的浩瀚。)
④奇妙之处是“头顶上也是海”。(我和伙伴们处在一个上下左右都是蔚蓝的美妙王国之中了。)⑤并不是风推动它前进,驾驶它的是我们自己无忧无虑的心灵——我们心中稍一动念,想到哪里去,小船就飘到哪里去,它像是有生命的东西,完全听从我们使唤。(奇妙之处是“用心灵驾驶
小船”,这是一种诗意的表达,意思是小般似乎是完全理解人的心灵的,随着人的心意前进,人们的心灵在磊海上自由驰骋,心灵和大海已经完全融合在一起。)
⑥周围的一切:天空、海洋、微微动的风帆、船尾潺潺的水流——一切都在倾诉着爱情,倾诉着无比幸福的爱情!(拟人手法。表现对大海的热爱,充满表春的魅力和美丽,带给人们无限的幸福和快乐,也表作者对大海的热爱和陶醉。这里的爱情应是广义的,指对自然万物的热爱之情。)
⑦文中所说的“她”是指谁呢?你理解“永不衰败的天堂”的意思吗?(是作者的一种拟人的手法,可以指大海,可以是海之神、爱之神,也可以指作者心中的爱神。永不衰败的天堂,可以理解理想中的社会)
⑵刚才同学对自己喜欢的语言作了赏析,通过赏析同学们能说一说你对这篇文章语言的感受吗?(学生交流,明确: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运用富有自然和感情色彩的语言将大海形象化、人格化;描写的语言充满了神奇的想像。等)
同学们谈了自己对语言的感受,这篇文章语言优美清新,充满想像,这样的语言既具有诗的特质和神韵;又有散文的灵便和自由,是诗歌与散文相互渗透和巧妙结合,这便是“散文诗”语言。
⑶有人曾说屠格涅夫的散文诗是“散文与诗熔炼成的合金,结实、厚重,内涵丰富。又像压缩了的弹簧,具有浓厚的激情和内在的力度。”对于如此内涵丰富而有内在力度的文字,我们若不将它读出来可是枉费了大师的一片心血。下面就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语段,用声音将它的厚重和激情演绎出来。(学生朗读展示,评价)
5.说梦——奇思妙想
刚才通过朗读,我们再次感受了文学大师妙笔生花、卓然天成、充满神奇想像的文字。弗洛尹德说“梦是愿望的达成”,下面请同学们继续展开想像的翅膀,构想你梦中的或理想中的“王国”。(学生说自己的梦想)
6.追梦——放飞梦想
同学们的奇思妙想深深地感动了老师,同学们:梦想是伴着青春的,青春也是拥抱梦想的。关于“梦想”老师想送大家一首小诗:也许梦可望而不可及,也许梦可想而不可知,但如果心中有梦,何不做个追梦少年!心若在,梦就在,不管路途如何遥远漫长,不管有怎样的暴雨狂风,请继续扬帆起航,相信美梦一定成真!
心若在,梦就在,最后让我们在歌声中结束本节课,祝愿我们的同学和听课老师都能美梦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