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玲玲的画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
1、认识“玲、祥”等8个生字,会写“叭、玲”等9个字以及“楼梯”和“脑筋”两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了解课文内容后,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游戏激趣、复习生字
⒈游戏“大转盘”(转盘上写着生字,教师转动转盘,学生开火车读。
⒉请把你和生字交朋友的好办法告诉同组的小朋友。
二、识字
1.识字指导。
(1)出示课题,认读“玲”字,注意是后鼻音。
(2)学生在自由读课文中圈出生字,画出生字所带的'词语,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自主想办法认记生字。
(3)同桌互相交流认记生字的方法。如“详”可以放在“端详”这一词语中,通过模拟“端详”(认真仔细看)的动作来感悟。“奖、叭、催、脏”等,可以运用生活经验,在组词和说话中认记。“玲、详、叭、脏、幅”等字,可以用熟字加偏旁、换偏旁的方法识记。
(4)检查生字认记情况。可以在给偏旁或生字“找朋友”的游戏中完成。
三、写字指导。
(1)写正确。“玲”字右边是“令”,不是“今”。“糟”字右边的“曹”字学生没写过,是难点,建议作细致的指导,特别是笔顺,应该引导学生认真书空、反复临写。
(2)写美观。借助两个带木字旁的字(楼、梯)的书写指导,可以复习巩固木字旁的书写方法。“楼”字右半部,“女”的横画要长。可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同样是“米”,在“糟”字中捺变成了点,在“楼”字中捺却没变。同样是“月”,在“脑”字中瘦而长,在“筋”字中要写得瘦而短,在“肯”字中又把撇变成了竖。反犬旁的第二笔不容易写好,指导写“狗”字时要注意示范。
四、积累运用
1.读课文,勾出你喜欢的新词。
2.把喜欢的新词抄写在自己的“日积月累”本上。
3.把课后练习“读读抄抄”中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五、实践活动
1.根据课后“泡泡”里的提示,让学生说说自己遇到的类似事情,以强化感受。
2.回到家里,可叫爸爸妈妈讲一个类似的故事,或自己通过阅读书刊再找一个开动脑筋、变坏事为好事的小故事,然后抽时间讲给班上的同学听。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2一. 教学目标 。
1、会认8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把课文读通顺,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二、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麻烦事。本来花费了很多心血准备好的东西会突然遭到破坏,让我们感到很伤心,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里有一个小女孩遇到了麻烦事。她是谁呢?
(课件出示:一个小女孩说:你们好,我叫玲玲。)
玲玲小姑娘真有礼貌,我们也一起向他问好吧,玲玲,您好!
(正音“玲” 指导读轻声,生字卡)
2、看看玲会写了吗?(课件出示“玲”字)
你认识的人名字里有玲字吗?很多人的名字中有玲字,听起来悦耳动听。你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它?(生:形声字、换偏旁,王字加令……)
3、今天我们学习25课玲玲的画请读课题。(补板书课题)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质疑)
(二)、 学习生字,初读课文
1、同学们的想法这么多呀,那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去读课文好吗?看看能否找到你想知道的内容。请同学们打开第116页,自由读课文,遇到不懂的生字把它画下来,请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
2、课文的生字会念了吗?小老师带读生字(出示生字卡片正音)
小结:同学们真能干,这么快就会认读了课文的生字。没有了拼音你还会读吗?
3、小组学习,自认生字卡。在小组里找出难读的字音,并互相考考对方。
4、出示生词卡片。指名读,男女同学读,开火车读。
5、把课文中含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6、把生字词放在课文里读,看谁能读得又快又好?同桌合作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问得仔细些。
(整体感知,解答前面同学提的问题。教师总结:玲玲为了参加评奖,画了《我家的一角》,不小心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玲玲画了一条小狗,并获得了奖。)
? 过渡:你们想看看玲玲的'画吗?玲玲给我们出了几道题,她说我们做对了,才可以欣赏她的画,咱们一起来看看。
(三)、学习书写生字。
1、出示要写的生字。读准字音,并组词。(指名读,全班读)
2、自主识记生字。
小组识记生字,说说用什么方法识记的。
3、拼苹果游戏。把部首部件拆开,同学上来黑板摆一摆,组成生字。
4、写字。
(1)出示带田字格的生字“糟、 楼”,观察发现(这两个字都有一个共同的部件,写法却不一样,是什么?
(2)再出示“梯”与“楼”字组成一个词。说提醒同学注意的地方。
(3)范写。
5、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6、展示学生的字、评价。
(四)、小结
今天我们的同学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得特别棒,玲玲准备把她这副得奖的画送给大家。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读出爸爸与玲玲的对话,读出爸爸关切的语气,玲玲的画被弄脏后伤心着急的语气。
2.了解课文内容,弄清玲玲情感变化的原因,明白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点:
同上2
教学难点:
同上2
辅助教学手段:多媒体展示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画画吗?喜欢画什么?(评价如:你的画一定很美!你将来一定能成小画家!)
2、今天,老师想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也喜欢画画,想认识她吗?瞧!(板书:玲玲)快来和她打声招呼吧!(评价如:真热情,玲玲一定会喜欢你的!你知道第二个玲要读轻声,读准了,真不错!)想看看玲玲的画吗?那咱们今天就走进第25课《玲玲的画》去 ……此处隐藏15008个字……文,能用关键词复述课文内容,体会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2.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会变成好事的道理。
3.拓展阅读《新主题阅读》中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你读我诵》中的《祸福相依》,培养语感,丰富积累。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引发思考
(一)“图片导入引发思考”对应的教学目标。
(二)“图片导入引发思考”对应的教学过程
1.自学提示:出示前后变化的三幅图,请你为它排出正确的顺序。
2.分享展示。
我认为图片的顺序是(),因为故事的经过是:首先(),然后(),最后()。所以,我认为图片的顺序是()。
过渡:那我们今天就来一探究竟,故事的真相是怎样的呢?我们接下来一起来看。
二、整体感知理解文意
1.自学提示:自由读课文,用“”画出课文中体现玲玲情感变化词语的句子。并用“ ”标出关键词。
2.分享展示。
课文中体现玲玲情感变化词语的句子是(),这句话的关键词是()。
3.出示自学提示:自由读课文,用“-- ”画出课文中爸爸给玲玲建议的句子。
4.分享展示(指导学生把话表达完整)。
5.分角色诵读。
6.你读我诵——师生问答读。
师:玲玲刚开始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玲玲得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
师:玲玲后来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玲玲伤心地哭了起来。
师:最后,玲玲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玲玲满意地笑了。
7.用关键词复述故事。
(1)关键词:得意端详评奖伤心来不及仔细小花狗懒洋洋满意动脑筋
(2)学生自由运用上面的词语,复述故事情节。
三、拓展阅读升华主题
1.拓展阅读:新主题阅读《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1)自学提示:自读课文,请你用“—— ”画出课文中讲了几件事。
(2)分享展示。
(3)你问我答读。
师:事情的起因是什么呢?
生:有天,他家养的马不知什么缘故跑到胡人的地界。
师:事情的经过是怎样的?
生:过了几个月,他家的马不但自己跑回来,还带来了胡人的骏马。
师:这是一件好事吗?
生:他家有了很多好马,他的儿子又喜欢骑马,不小心从马背上摔下来,跌断了大腿。
师:这是一件坏事吗?
生:这位老人家的儿子因为断了一条腿,免服兵役,父子得以保全。
(4)自学提示:自读课文,请你“ ”标出表示塞翁情感的词语。
(5)分享展示。
(6)你问我答读。
师:塞翁丢了马,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他却不怎么介意,轻轻松松地说:“丢了马也不见得是坏事,说不定还是件好事呢!”
师:过了几个月,他家的马不但自己跑回来,还带来了胡人的骏马。塞翁怎么看?
生:他却一脸严肃地说:“不必高兴得太早,这件事说不定会带来灾祸呢!”
师:他的儿子不小心从马背上摔下来,跌断了大腿。塞翁很伤心吗?
生:可他却没看出有多难过,最后这位老人家的儿子因为断了一条腿,免服兵役,父子得以保全。
过渡:我们学习玲玲和塞翁的故事,这其中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呢?接下来我们来诵读一首小诗。
2.拓展阅读:你读我诵《祸福相依》
(1)师生(男女)承接读。
师:祸兮,福之所倚。
生:福兮,祸之所伏。
师:孰知其极?
生:其无正也。
(2)古今对译读。
四、课堂小结
在生活中,会发生很多意外。遇到坏事时,我们该怎样做?遇到好事时,又该怎样面对?老师相信你,在你的心中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只要你肯动脑筋,你就是生活的大智慧家。
五、布置作业
把《玲玲的画》和《塞翁失马》讲给家长听。
板书设计
坏事变好事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15教学目标:
1、 识字8个“玲、详、幅、奖、催、叭、脏、筋”,写字5个“肯、脑筋、糟、楼”。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人物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 课件出示小女孩像: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的名字叫“玲玲”。(出示名子,学习“玲”。学生讲字,看到这个字你还会想到哪些字?换偏旁“邻、岭、零、冷”等)。
2、 板书课题《玲玲的画》,看到课题你有什么问题?(玲玲画的什么?玲玲的画怎么了?)读读课文你们的问题就解决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借文下拼音读准,标出自然段。
2、 分段试读、纠正字音。
3、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玲玲通过(动脑筋),把(坏)事变成了(好)事。
三、细读课文、随文识字、写字。
1、事情的起因是什么?读文第1——4自然段,随文识字“详、幅、奖、催、叭、脏”。
“详”:洋、样等;说说“端详”是什么意思,通过做动作来理解。
“幅”:形近字组词练习“富、福”;量词练习:一幅( )、一把( )、一条( )、一座( )。
文中“叭——趴”对照,还有哪些声音发出“叭”声?
“脏”多音字(课文中没有要求,学生要是提出可相机拓展)。
再次读文,在课文中巩固生字。
2、好不容易画好的.画却弄脏了,这可怎么办?玲玲是怎么做的呢?默读课文第5——8自然段,找答案。
3、看到玲玲修改的画,爸爸是怎么说的?出示爸爸的话: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识“筋”。
相机指导写字“糟”对比“楼”中“米”。重点指导“曹”笔顺。
“脑筋、肯”。学生观察三个字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同样是“月”,在“脑”字中瘦而长,在“筋”字中写得瘦而短,在“肯”字中又把撇变成竖。
四、巩固识字。(要求识、写的字均包括)
1、换词认读:玲珑、详细、幅度、夸奖、催促、叭的一声、脏乱、筋疲力尽
2、加偏旁、再口头组词。(会写的字):八(叭)、句(狗)、弟(梯)、止(肯)、曹(糟)、令(玲、岭、冷、邻、零)
3、换语境巩固。玲玲的这幅画获得了一等奖,老师催她到学校展览。可是在家里怎么也找不到那幅画。突然,听到门外叭的一声。她来到楼梯间看到小狗正趴在自己的画上。她想:糟糕,又弄脏了,这可怎么办?她又动脑筋想起办法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