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负责人工作总结

时间:2025-10-09 11:41:06
技术负责人工作总结

技术负责人工作总结

总结就是把一个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它可以有效锻炼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不如静下心来好好写写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不会流于形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技术负责人工作总结 ,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技术负责人工作总结 篇1

回顾过去的20xx年,在公司领导的关心、支持以及各位同事的支持配合下,为了使我们的检测活动及结果符合体系的要求,同时保证本检测公司的质量方针、目标、质量体系的适用性、有效性,并得到持续改进,现将一年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日常工作

认真组织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检测、检验的法令、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负责本检测公司的技术管理工作,通过上网跟踪查询和购买最新版本的相关标准等渠道,不断更新检测公司现有的标准资料,并通过外来文件确认表及文件定期审查表和文件清单的形式不断更新。随着我们检测安检项目实施,招收了一批新员工,不仅我们的原有人员需要进一步培训,还需要对新进入的员工进行技术等全方位的培训。同时随着今年《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做出了重大的修订,对于新版中提出的新的要求进行重新学习。与此同时国家对安检机构的放开,对本检测公司也面临着风险和挑战,经过上级领导严格评估以后,认为符合新版国家标准的检测要求,在上级主管领导的支持和本站领导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安检线已建设完毕,等待行业管理部门进行认证。

在日常的工作中独立完成各项检测工作,或指导他人完成检验检测工作,处理检测工作的'技术问题。

在机动车安全检验扩项中,协助领导进行项目论证、检测设备申购、改造、更新技术方案的确认等。

二、作业指导书、技术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的制定

今年检测公司对安检进行了扩项申报及基础设施建设、设备安装工作,购入了大批的检测设备并安装。按GB21861-20

xx、GB7258-20xx的要求,本人负责编制了安检的作业指导书、技术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并进行了宣贯学习,由于检测设施和设备的变动,本人已对原综检类作业指导书以及检测细则修改了局部内容。随着GB18565-20

xx、JT/T198-20xx的实施,即将对综检作业指导书以及记录做出重大修订。

三、仪器设备管理工作

本站所有检测仪器均已由第三方计量机构进行检定和校准,并按规定程序完成了设备管理方面所需要所有记录,完成了制动台等重要设备的期间核查,确保设备在有效期内能正常使用。检测车间配备温湿度计,每天安排设备管理员填写温湿度值。经检查表明符合《设施环境条件控制程序》的要求,资源配制方面比较合理,完全符合汽车检验检测方面的要求。由于本公司的综检设备年代较为久远,虽然运行正常,但有故障隐患,为了保证检测工作不受检测设备可能的故障影响,于今年组织人员对全部设备进行了多次维护,并对10t滚筒制动台进行了多次维修,确保检测工作能顺利进行。

四、检测人员的培训情况

今年进行了作业指导书及GB21861-20xx培训,进一步提高了质量检测公司工作人员对新国标的了解,重点是安检执行标准,涉及试验项目、试验方法、材料等大量内容,通过讲座和实地讲解培训,使我们的检测人员能够对国家新版标准贯彻落实,提高个人的工作技能。

五、设备的使用管理监督

完成检测仪器设备周期检定、校准计划、保证检测结果的质量计划、期间核查计划的实施和审核工作;加强对结果有重要影响的仪器设备管理,监督设备责任人定期进行保养、维护和检查,以保证检测设备符合规定的要求。设备操作人员每天填写设备使用记录,监控设备的正常运行,确保我们的检测结果准确,设备状态良好,能满足检测工作的需要。

六、存在的不足

因我站刚涉足机动车技术检验,本人在安全技术检验技术管理方面明显不足,未能全面掌握安全技术检验方针和政策,不能全面理解和掌握《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和补充要求中规定的技术管理要求,管理方面还是相差甚远,需要进一步加强。

以上是我在20xx年的主要工作总结,由于水平有限,在工作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但是我将正视困难,团结同志,改进不足,力争使质量检测公司的技术管理工作更上一层楼。

  技术负责人工作总结 篇2

随着国家认证实验室评审的日益临近,我们的实验室管理、设备、技术潜力、质量意识不断提高。本质量检测中心质量体系运行已有一年多时间,为了验证我们的检测活动及结果是否贴合体系的要求,同时保证本中心的质量方针、目标、质量体系的适用性、有效性,并得到持续改善,现将工作状况汇报如下。

一。组织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检测、检验的法令、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

透过上网跟踪查询,购买最新版本的相关标准等渠道,不断更新中心现有的标准资料,并透过外来文件确认表及文件定期审查表和文件清单的形式不断更新。随着我们质量检测中心的核心标准之一GB/T3098。1—20xx颁布实施,不仅仅我们的人员需要进一步培训,我们的体系同时做出了重大的修订。

对于文件定期审查表、外来文件确认表的升级,对于新版标准中提出的新的要求进行重新学习、评估质量检测中心在新版标准下的检测潜力,重新进行了抗拉强度和脱碳试验两个检测方法的确认,对本质量检测中心经过严格潜力评估以后,认为贴合新版国家标准的检测要求。同时又进行了合同的评审等等,使得我们质量检测中心能够迅速适应新版标准,使用新版标准进行检测工作。结果证实我中心采用的标准是持续和有效的。

二、作业指导书的组织制定和批准

今年上半年本质量检测中心购入了一台新型金属分析光电直读光谱仪,以替换先前使用的'直读光谱仪,由光谱操作员和本人编制批准了新型金属分析光电直读光谱仪的操作规程。由于GB/T3098。1—20xx的颁布,使得本质量检测中心的抗拉强度和脱碳试验这两个检测项目发生了部分变更,又重新对这两个试验项目的检测细则进行了审核,并修改了局部资料。

三、仪器配置工作

所有检测仪器均已由第三方计量机构进行检定和校准,并按规定程序完成金相显微镜、影像投影仪、数显卡尺、数显高度尺、数显千分尺、直读光谱仪等设备的期间核查,确保设备在有效期内能正常使用。所有的检测室均配备空调系统和温湿度计,每一天填写温湿度值。

经检查证明贴合《设施环境条件控制程序》的要求,资源配制方面比较合理,完全贴合本检测中心检测方面的要求。鉴于本质量检测中心的300KN万能试验机年代较为久远,虽然运行正常,但有故障隐患,为了保证检测工作不受检测设备可能的故障影响,今年又添置了一台新的300KN微机控制电液伺服万能试验机。而为了完善钢结构连接副的检测工作,又配置了一台10000NM的高强度螺栓轴力扭矩检测仪。

四、检测人员的培训状 ……此处隐藏15800个字……规章制度,如:《岗位工作职责》、《项目例会管理制度》、《设计交底与图纸会审制度》、《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方案审查制度》、《工程质量与验收管理制度》、《工程变更管理制度》、《文件资料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检查、文明施工检查工作制度》、《安全工作会议制度》、《文明施工管理办法》、《甲供材管理制度》等。做到了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依、凡事有监督、凡事有人管理,行为有约束、管理有依据,减少了随意性,增加了责任感。

二、做好事前控制

1、工期事前控制:

工期目标确定后,项目部要求常州一建施工单位编制工期进度计划,合理的安排施工工期,提报到各监理部及项目指挥部进行审核后。经审批后方可施工。在这个问题上,施工单位的编制、监理部及组团项目部的审查都不是很认真,认为没有必要。后经指挥部、项目部、监理例会多次召开会议讲施工进度计划对工程工期的控制是十分重要的,意义十分重大,使大家提高了认识。尽管现场施工计划不尽人意,我部在三个标段相比之下名例前茅,在监管中起到了督促推进作用。

2、质量事前控制:

2.1施工单位在进场时,项目部严把施工单位进场人员资质关,并要求施工单位进场管理人员编制职责表并附有联系方式,幢号负责人在监理的过程中保持联系和落实整改措,对推进工程进度、质量、安全、现场文明施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2.2质量目标确定后,项目部要求施工单位在工程未施工前认真编写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同时对质量控制要点,组织幢号负责人进行培训学习,认真掌握,以达到监督和运用的目的。

2.3工程施工前要求各专业专责工程师认真熟悉施工图纸,以便在施工中能正确监督和指导。同时,在此基础上,组织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以标段为单位,进行图纸会审,按图纸会审制度要求,认真记录整理图纸会审记录,作为设计文件的一部分,按记录内容进行施工。

2.4对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通病,由施工单位编制施工方案,项目部协同计划部认真审核,办理会签,编写施工工艺要点并画出节点大样图、统一了做法,下发到监理单位及施工单位,如:墙体砌筑工程,外墙面砖,内墙保温,屋面防水工程、门窗安装工程、水电安装等等,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事中控制

1、基础工程:

1.1本项目工程中的住宅楼基础采用的是高强静压管桩基础,对静压管桩基础,我们收集了大量的有关静压管桩的施工资料及相关工艺要求和规范标准,组织监理单位认真学习,以便掌握,在施工中监督控制。

1.2施工开始后,我们根据地勘单位提供的地质报告,首先进行试桩。通过试桩,确定桩长及桩的终压值,在压桩过程中,我们同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一道克服地质条件复杂、地面及地下施工障碍等种种不利因素,确保压桩记录真实可靠,组团项目部及监理部派人轮流值班,监督检查,从而保证了压桩记录的可靠性。

1.3在桩基础施工中,我们按规范要求,对高层3#、4#、8#、11#、12#五个栋号全部做了单桩承载力试验及小应变试验。检测结果全部满足设计及相关规范要求。其结论:高强静压管桩的'基础施工是成功的。

1.4本标段有五幢楼这独立基础、筏板条基,在施工时要幢号负责人认真检查几何尺寸,钢筋间距和需用的钢筋马镫支撑,并做好实点实量记录,对浇筑砼严格把关,控制水灰比,从而保证基础工程的质量。

2、主体工程

2.1高强静压管桩基础施工完成后,进入了基础承台梁及地梁、主体短肢剪力墙的施工阶段。为了确保上部荷载的正确传导,项目部总工办要求各监理部、组团项目部加强对静压管桩的植筋及接桩等工序的巡视检查及旁站监理,保证上述部位的施工,满足设计及相关规范的要求。对不符合设计及相关规范要求的,必须整改,重新施工。达到设计及相关规范标准要求,方可进入下道工序的施工。经过严格的检查和验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2在钢筋工程施工中,我们首先从材料的源头抓起,为确保工程质量,钢材为甲供材,由材供部通钢采购,保证了钢材的合格可靠性。钢材进场后,由施工单位在监理单位见证下取样进行复试。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到工程上。在钢筋的绑扎施工中,我项目部除进行巡检外,要求监理单位及幢号监管对关键部位进行旁站监理,防止钢筋间距及搭接长度满足不了设计及规范要求。通过的严格要求和巡视检查,严格监理,施工单位认真按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艺施工。钢筋工程经检测基本满足了设计及规范要求。根据易出现的质量通病及易发生的质量事故,我们吸取经验,采用下发工程变更通知单的方式,以求问题的解决。例如:阳台板及梁板相交处的负筋,施工中经常被踩踏,使负筋位置下移,钢筋保护层加大,易发生板塌落事故。针对这个问题,我们项目部提前预控,下发了结构平面布置塑料马凳的通知。采取这种技术措施后,保证了钢筋不下移,钢筋砼保护层厚度不变化,经主体检测后证明此措施行之有效。

  技术负责人工作总结 篇13

本项目今年以来从主体一层开始施工,到8月18日封顶,至今砌体结构基本完成,抹灰工作已开始,技术部在这一年来的工作有成功的地方,也有许多值得总结需要提高的地方。

工程施工过程中,项目技术部随现场施工进度提前编制各分项工程施工方案,及时给现场作业人员提供技术上的支持,做好服务与监督工作。图纸产生设计变更后,及时发放到相关人员手中,并做好技术交底,统一思想认识。由于本工程施工图纸的设计人员调离了原单位,设计院将工作整体移交给了另外一个人,现场出现技术问题需要咨询设计时,她经常以本工程不是她设计的,具体不太清楚为由无法回复,所以设计协调方面难度比较大。而甲方项目部在技术方面能够提供的'协助和服务也非常有限,所以项目只能通过与4#、5#、6#楼的施工人员进行沟通,参考他们的做法,然后再进行综合考虑,结合自己的经验确定最后做法。但是因为自己经验有限,对图纸的理解有时也会存在偏差,所以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都是应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学习提高的地方。

在科技推广应用方面,本工程采用了建设部推广的十项新技术中的7项,包括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混凝土裂缝防治技术)、高效钢筋与预应力技术(HRB400级钢筋的应用、粗直径钢筋直螺纹机械连接技术)、新型模板及脚手架应用技术(爬升脚手架应用技术)、建筑节能和环保应用技术(新型墙体材料应用技术及施工技术)、建筑防水新技术(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应用技术)、施工过程监测和控制技术(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监测和控制)、建筑企业管理信息化技术等。

其中电动整体升降脚手架的应用及大体积混凝土裂缝防治技术是比较典型的,拟编制一份施工技术总结,目前正在酝酿中。新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项目成本,提高了管理人员及工人的素质。比如:直径14的竖向钢筋本来是应该采用绑扎搭接的,但项目通过与工人的交流、学习,克服了小直径钢筋焊接难以保证质量的困难,采用了电渣压力焊连接,仅此一项就给项目节约了20多万的成本。

此外,除了尽力完成自身工作以外,与其他部门及同事的合作与相互配合上也做了不少工作,相互之间的关系都比较融洽,营造了一种和谐的工作氛围。

《技术负责人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