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集】防灾应急预案15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难免会发生一些不在自己预期的事件,为了控制事故的发展,总归要预先编制应急预案。那要怎么制定科学的应急预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防灾应急预案,欢迎大家分享。
防灾应急预案1为确保学校发生破坏性地震时,各项应急工作能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灾减震法》、《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国家地震应急预案》、《××市教育系统地震应急预案》,结合我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应急机构的组成
1、领导小组
我校防震减灾工作在上级防震减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组织实施。
学校防震减灾领导小组由××老师为组长,××老师为副组长,各科任教师和班主任为成员,学校办公室为指挥部。
2、主要职责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强化工作职责,加强对破坏性地震及防震减灾工作研究,完善各项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各项措施的.落实。
(2)充分利用各种渠道进行地震灾害知识的宣传教育,组织、指导全校防震抗震知识的普及教育,广泛开展地震灾害中的自救和互救训练,不断提高广大师生防震抗震的意识和基本技能。
(3)认真搞好各项物资保障,积极筹备,落实饮食饮水、防冻防雨、教材教具、抢险设备等物资落实,强化管理,使之始终保持良好战备状态。
(4)破坏性地震发生后,采取一切必要手段,组织各方面力量全面进行抗震减灾工作,把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点。
(5)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迅速恢复教育教学秩序,全面保证和促进社会安全稳定。
二、临震应急行动
1、接到上级地震、临震预(警)报后,领导小组立即进入临战状态,依法发布有关消息和警报,全面组织各项抗震工作。
各有关组织随时准备执行防震减灾任务。
2、组织有关人员对所属建筑进行全面检查,封堵、关闭危险场所,停止各项大型活动。
3、加强对易燃易爆物品、有毒有害化学品的管理,加强对电等重要设备、场所的防护,保证防震减灾顺利进行。
4、加强广大师生宣传教育,做好师生、学生家长思想稳定工作。
5、加强各类值班值勤,保持通信畅通,及时掌握基层情况,全力维护正常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
6、按预案落实各项物资准备。
三、震后应急行动
1、无论是否有预报、警报,在本区范围或邻近地区发生破坏性地震后,领导小组立即赶赴指挥部集结待命。
2、领导小组在上级统一组织指挥下,迅速组织本校抢险救灾。
(1)迅速发出紧急警报(连续的口哨声或地震警报声),组织仍滞留在各种建筑物内的所有人员撤离。
上课(或课间)时间:
A、各班学生在上课(或值日)教师的组织下按“地震应急疏散线路图”立即撤出教室到操场××。
B、所有校内其他人员立即撤到操场××。 就餐时间:
A、在餐厅就餐的教师和学生在后勤人员的组织下按离出口“近及远”原则撤离,即按座位自左到右、自前到后撤离到操场××;
B、所有校内其他人员立即撤到操场××。 就寝时间:
A、学生在宿管老师的组织下按离宿舍门口或楼梯口“近及远”原则撤离,宿舍内按床位自下到上、自前到后,有序组织撤离到操场××;
B、所有校内其他人员立即撤到操场××。
(2)迅速关闭、切断输电、供水系统(应急照明系统除外)和各种明火,防止震后滋生其它灾害。
(3)迅速开展以抢救人员为主要内容的现场救护工作,及时将受伤人员转移并送至附近救护站抢救。
(4)加强对重要设备、重要物品的救护和保护,加强校园值班值勤和巡逻,防止各类犯罪活动。
防灾应急预案2一、活动主题
科学减灾,依法应对。
二、活动时间
5月11日至17日为防灾减灾宣扬周,5月12日为“防灾减灾宣扬日”。
三、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领导,确保工作实效,特成立第七个防灾减灾日活动领导小组,组成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四、活动内容
(一)全面开展防灾减灾宣扬活动。充分利用黑板报、宣扬栏、电子屏、校内广播等途径,通过主题班会、专题讲座、学问竞赛、观看影片、发放宣扬资料、召开家长会等形式,深化开展灾难科普学问、应急避险、自救互救以及逃命学问等宣扬活动,进一步普及防灾减灾学问,增加防灾减灾意识,提高广阔师生自护自救实力。
(二)仔细组织开展应急逃命演练。仔细组织师生全面开展一次重点针对防震、防火、防暴反恐、防踩踏、防地质灾难等的应急演练活动。演练时要制定好科学可行的演练方案,确保设计合理、指挥有序、疏散快速。通过演练,让师生熟识各类灾难预警信号、应急避险技能和逃命疏散路径,确保在突发事务来临时,学校的'应急工作能快速、高效、有序地进行,从而最大限度地爱护师生的生命平安。
(三)深化开展灾难隐患排查整治行动。结合目前的汛期平安检查,对厕所、试验室、围墙、体育活动场所、学校周边等重点部位进行平安排查。要特殊留意检查疏散通道是否畅通、平安门设置是否合理、校舍及围墙等是否有倒塌危急、校内及周边是否存在地质灾难隐患。做到不走过场,不留死角,仔细查找存在的漏洞和风险隐患,建立好台账,落实好整改措施。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周密部署。明确职责分工,抓好工作落实。
(二)广泛发动,全员参加。拓展途径,多形式开展宣扬活动,营造深厚宣扬氛围,提高宣扬实效,确保广阔师生人人参加,全员得到提高。
防灾应急预案3近年以来,凤路社区以编制应急预案为基础,以社区综合减灾为抓手,强化组织协调,综合统筹规划,突出队伍建设。在社区综合减灾工作中,充分调动了社区居民群众、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的积极性,不断建立健全应急制度体系,应对自然灾害及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显著增强,最大限度地减轻了自然灾害及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危害。
一、建立健全组织,形成有效工作机制
我社区成立了减灾工作平台,讨论、制定了本社区减灾工作实施计划,并具体细化到日程安排,目标要求,使减灾工作有序进行。我们充分整合社区资源,在社区居民、共建单位中共招募了几十位年纪较轻、有一定文化知识、乐于助人的综合减灾志愿者,组织他们进行了相关的培训,学习减灾知识和技能,更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由辖区单位与居民组成的四支减灾志愿队。组建了由社区工作者和居民志愿者组成的义务消防队,并参加了统一培训,这几支队伍为社区减灾建设提供了有效的'组织保障。
二、开展宣传教育,提 ……此处隐藏19440个字……监督;对药品、医疗器械的生产、流通、使用进行监督和管理。请求县气象局组织开展灾区气象监测,加强预报指导,为抢险救灾工作提供专题天气预报和气象服务。
2.经费准备
财政所负责应急资金的调度,民政所负责应急救济款的发放,负责接受外界提供的紧急救助款物。
五、应急救助装备的装备
(一)负责准备、接收抢险所需资金;
(二)负责准备千斤顶、起重机械等救援器械;
(三)负责准备撬棍、钻、锯、镐、锨及手电筒等救援照明器材;
(四)负责准备、接收救灾帐篷、食品、衣被等物资;
(五)负责准备地震应急救助运输车辆;
(六)负责准备用于扑灭火灾的消防器材。
六、灾害评估准备
(一)破坏性地震。当地震应急救援工作完成后,指挥部须对救援工作进行全面评估,经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批准后,方可结束应急救援行动,并由指挥部办公室立即通知已被动员或调派的所有救援力量。
(二)临震应急。指挥部办公室须对应急工作进行全面评估,报告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有关领导后,由指挥部办公室宣布应急结束,并及时通知有关方面。
(三)有感地震和地震谣传事件。由指挥部办公室报告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及市地震办公室,得到批准后及时通知有关方面。
(四)震后总结。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后,指挥部办公室需将应急处置的总结及时上报县指挥部办公室和地震办,并将有关资料备案。
七、应急行动方案
地震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视灾情,按照应急响应措施,履行地震应急职责。
(一)保障措施
1.指挥部办公室负责组织指挥和处置一般地震灾害事件的先期处置的协调工作。
2.乡宣传工作组按照地震宣传及新闻报道的规定,统一宣传口径,组织召开有关会议,及时向公众发布震情、灾情等有关信息。准备把握舆论导向,有针对性地做好宣传报道工作。积极稳妥地开展防震抗震、地震应急及自救、互救等知识的宣传教育,消除恐震心理,稳定群众情绪。
3.乡综治中心、派出所协调配合,加强地震灾区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预防和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治安、交通道路秩序,进行必要的交通管制,协助有关部门疏散救助群众,保证抗震救灾工作顺利进行,做好各类重要地区、重要单位的警卫工作。
4.民生服务中心、财经服务中心负责组织保障灾区粮食等生活必需品,保障灾区抢险救灾物资的供应。
5.后勤保障组负责全乡地震应急处置中车辆的保障工作,以及工作人员所需物品的保障。
6.恢复建设组在乡党委、统一领导下,对地震灾害损失进行调查评估,并对重建能力、可利用资源等做出评估,研究制定灾后恢复计划,并组织迅速实施。
(二)处置原则
1.一般破坏性地震应急反应。各村、各单位在半小时内向办公室汇报灾情,之后每隔一小时向办公室汇报灾情,办公室每隔一小时向乡地震处置指挥部报告情况,同时向区地震应急指挥部汇报灾情。
2.中等级严重破坏性地震应急反应。中等破坏性地震中等或严重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各工作组成员迅速到位,按照乡抗震救灾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和职责开展救灾工作,迅速向区政府及区抗震救灾指挥部报告灾情。
3.临震应急反应。乡防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紧急会议,研究部署应急准备工作。各工作组立即行动起来,确保通讯畅通,集结抢险救灾队伍,随时准备工作。积极储备救灾资金、物资和食品。加强全乡的保卫工作,预防和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稳定。
(三)其他地震事件的处置
1.有感地震应急。有感地震是指人民感觉到的,但未直接造成人员伤亡及显著财产损失的地震。有感地震发生后,应立即启动地震应急预案,按应急预案程序开展地震应急工作,并将紧急情况及时报县抗震救灾指挥部。
2.平息地震谣言。当出现地震谣言并对社会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造成影响时,应派出工作人员调查谣言起因,做好宣传工作,平息地震谣言。
八、其他事项
(一)预案管理与更新。为了适应地震灾害事件,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和完善,以及在应急处置过程和各类应急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应急对策的不断完善和地震应急机构的调整,适时对本预案进行修订,原则上每三年修订一次。本预案由乡政府按照有关规定制定、发布,报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备案。
(二)预案实施时间。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防灾应急预案15近年来,全球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不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也给经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为了保障自身安全,有效的防灾减灾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防灾减灾的定义、原则、方法、技术等方面,为大家提供一些相关的科学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自然灾害。
一、防灾减灾的定义
防灾减灾是指通过采取措施,减轻自然灾害及其他灾害对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危害,以及减少自然灾害及其他灾害带来的影响。其主要目的是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及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二、防灾减灾的原则
1. 预防为主: 预先制定应对各类灾害的预案,提前进行疏散和转移,降低灾害损失。
2. 强化管理: 建立健全的防灾减灾制度和体系,加强各级政府,社区,企事业单位等的防灾减灾职责,确保应急机制的实施落地。
3. 整合资源: 整合各类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提高抗灾能力和应急能力。
4. 全民参与: 鼓励全体公民参与灾害应急准备和救援工作,提高整体防灾减灾能力。
三、防灾减灾的方法
1. 制定应急预案: 根据不同的自然灾害类型,使用适当的防灾减灾技术,组织疏散和转移工作,避免人员伤亡。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高效,安全,可靠的基础设施,提高灾害发生时的`抵抗能力,并有效地减少人员伤亡。
3. 强化公共宣传: 通过多种渠道,向公众普及防灾减灾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应急反应能力。
4. 开展救援工作: 在灾害发生后,有组织地进行救援和抢险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对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危害。
四、防灾减灾的技术
1. 高清图像: 通过高清图像技术,提高灾情掌握的速度和准确性,提高应急反应的能力。
2. 无人机: 无人机具有操控性好,监测能力强,应急响应快等特点,可以在自然灾害发生时,为救援提供快速,准确的数据支持。
3. 智能感知: 智能感知技术能够对自然灾害进行预测和预警,准确掌握灾情,提高应急反应的能力。
4.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灾害影响进行准确分析,根据各类数据解决问题,提高效率,更好地救援。
五、结语
自然灾害是人类社会无法避免的,但如果我们能够预防降低其危害,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那么我们就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生命和财产,有更好的防灾减灾工作体系。希望本文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帮助,共同建立健康,安全的生活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