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

时间:2025-10-17 11:41:07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结合律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能用字母式子表示加法结合律,初步学会应用加法结合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成功的愉悦,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②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初步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和理解加法结合律的含义。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加法结合律。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提纲

自学提纲(P29页例2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

1、根据例2情境图中信息列出算式。

2、用你喜欢的方法尝试计算

3、同桌交流自己的算法

4、教师板书出学生的算式及答案

88+104+96 88+(104+96)

=192+96 =88+200

=288 =288

5、对比上面的两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二)学生自学(学生对照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29页例2,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

(学生自学,教师在不干扰学生的前提下巡回指导,发现共性问题,以掌握学生学情)

(三)自学检测

1、填空

387+425=( )+ 387 525+( )=137+ 525

300+600=( )+( ) ( )+65=( )+35

2、连线

56+68 150+(25+75)

150+25+75 50+B

B+50 68+56

A+B+100 A+(B+100 )

三、合作探究

(一)小组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同桌或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把小组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

(引导学生正确地计算,鼓励学生分工合作,探索交流,教师巡回辅导,发现、收集学生存在的问题)

(二)师生互探

1、解答各小组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

(1)让学生提出不会的问题,并让学生解决。

(2)教师引导学生解决学生还遗留的`问题。

(3)如何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4)用字母表示这些运算定律有什么优点?

2、教师有针对性地请不同做法的同学汇报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四、达标训练(1--3题必做,4题选做,5题思考题)

1、根据加法结合律填空题。

(1)78+25+22 =78 +( )+25

(2)376+175+25=376 +( + )

2、连线。

147+(72+28) A+(B+100 )

A+B+100 147+72+28

3、简便计算下面各题。

52+27+73 285+15+77+23

课堂小结:谈谈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还有问题吗?(学生总结不完整的地方,教师要适当补充总结)

五、堂清检测

(一)出示检测题

1、根椐加法的运算定律填空

(1)450+320=( )+ 450 65+95=95+( )

(2)( )+ 100 =100+150 250+( )=125+250

(3)78+25+22 =(78 + )+( )

(4)495+125+75=495 +( + )

2、下面的哪些算式符合加法结合律,哪些算式符合加法交换律。

(1)A + ( 30+9 )=A+ 30+9

(2)15+ ( 7+B )= (15 + 7 )+B

(3)10 + 20 + 30 + 40 =10 + (20 + 30) + 40

3、连线。

87+22+78 (79+83)+17

498+125+75 498+(125+75)

(138+136)+162 87+(22+78 )

79+(83+17) 138+136+162

4、简便计算。

98+72+28 215+85+73+27

(二)堂清反馈:

作业布置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信息窗三13页至1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会用字母来表示。

2.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3.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探究的乐趣、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4.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并会用字母表示他们。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计算从而自己发现并总结出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的过程。

教学准备:

课件、投影仪、卡片

教学过程:

一、拟定导学提纲,自主预习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同学们,长江,黄河就像两条长龙盘卧在中国大地,特别是黄河被称为我们的“母亲河”。这几天我们一直在学习有关黄河的知识,了解到了许多有关黄河的信息,除了我们学过的,你还了解到那些有关黄河的知识?(学生根据课前调查回答)想不想再多了解一些?

课件展示情境录像:(课件展示的关键是让学生从中知道黄河流域的小知识,例如上游: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中游:黄土高原下游:华北平原等小知识)最后大屏幕定格在信息窗三的情境图。

以上展示在大家面前的就是黄河流域图。教师板书:黄河流域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观察汇报,

……此处隐藏9946个字……巩固内化,拓展应用。

1、完成P58页“想想做做”第1题。

(1)出示题目。(课件)

(2)让学生说说每一个等式各应用了什么运算律。指名解答。

2、书本翻到58页,第二题,你能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吗?直接在书上填一填。

3、多媒体出示4道题,男生做第一组,女生做第二组。

38+76+24(88+45)+12

38+(76+24)45+(88+12)

4、第5题:连一连,哪两片树叶上的和是100?(课件演示)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能说说它们的具体内容吗?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9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6—57页例2,及“试一试”、“练一练”。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探索过程,掌握其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简便计算。

2、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简便计算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如何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和解决问题。教学准备: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的两个运算律,谁能告诉大家用字母怎样来表示?各是什么意思?

生1:a+b=b+a(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是加法交换律。)

生2:(a+b)+c=a+(b+c)(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面两个数相加,;也可以先把后面两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2、进行一个抢答小比赛:

师:看得出大家对这两个运算律已经掌握的不错了。接下来咱们来一个抢答比赛。比比谁最快说出气球上三个数的和。算好了直接站起来报得数。

(64、19、36)

(38、18、32)

(75、27、63)

出示第一组气球:64、19、36

学生口答后提问:你怎么算的这么快的?你怎么想到先将64和

36相加呢?

明确:把能凑成整百的数先加起来,再与另一个数相加,这样比较简便(板书“简便”)。

出示第二组气球:75、27、73

师:怎么算的?这样算真简便。下一组。

出示第三组气球:38、18、32

师:这题没有两个数相加得100的,咱们怎么办的?

3、小结

谈话:看来,要想算的快,是有窍门的。只要找到了方法,把能凑成整十或整百的数先加起来,再与另一个数相加,这样计算就更简便。我们今天就要一起研究,如何简便计算。(补全课题:简便计算)

二、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1、教学例题。

出示书P57的例题图。

师:会跳绳吗?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能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会列式计算吗?

先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名板演。

交流反馈:这两位同学的答案对吗?他们分别是怎么算的

框出29+46+54=29+(46+54)

提问:这两个式子为什么相等?这两种方法,哪种方法更简便?他是怎样让计算变得简便的?

谈话:运用加法结合律,将相加能凑成整百的数先加起来,再与另一个数相加,计算更简便。

2、教学“试一试”

谈话:下面两题,你能试着用简便方法计算吗?

出示“试一试”两题:56+69+2178+(47+22),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之间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依据是什么?

班级交流:选取一组同桌上台展示计算过程,并讲解算法及依据,其他同学补充。

3、小结:观察黑板上的这3题,我们是如何进行简便计算的?明确: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我们可以把能凑成整十、整百的数先加起来,再与另一个数相加,让计算变得简便。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补全课题)

三、及时训练,巩固提高

1、解决实际问题(练习九第7题)

谈话:掌握了简便计算的方法,我们还要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课件出示)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九第7题。

校对答案。

提问:怎样算比较快?

谈话:简便计算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解决问题。因此,解决问题时,如果能简便,尽量简便。

2、两个数相加

谈话:刚才我们做的都是三个数相加的算式,同学们做得不错。接下来还有一些挑战题敢不敢试试?

出示:175+201

师:这一题你能简便运算吗?两个数,如何凑呢?

换个思路,可不可以先“拆”?

师:拆哪个数?(生:拆那个最接近整百的`数。)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师:先拆再凑的办法真好,谁想出来的,“小数学家”。这两题能用先拆再凑的方法做吗?

出示:354+102205+417

师:同桌先互相说一说,你打算拆哪个数。

学生完成在练习本上。指名板演。交流反馈。

出示246+198。

提问:这道题目,你能想办法简便计算吗?小组之中说一说,再独立计算。

指名板演,共同订正。

明确:198很接近200,我们可以将它先看成200去计算。但是这样多加了2,因此还要减去2。

出示刚才做的几道题目

提问:刚才我们算的这几题,都是怎样让计算变得简便的?分别

改变了哪个数?(学生口答,教师课件将改变的数圈出)

提问:改变的都是什么样的数?

明确:都将一个加数看成和它接近的整百数,然后多加了就减去,少加了就补上。

师:这几道算式,分别应该改变哪个数?

口答:204+328436+97299+153

3、拓展题

提问:现在,你会简便计算了吗?要想运算更简便,关键是什么?那么,我们来几个难点的挑战,不要被打倒哦!

①99+199+2,小组中说一说,再在班级交流。

②36+28+44+72,怎么算更简便?同桌之间说一说,再列式计算。③1+2+3+4+……+98+99+100

好样的,还想继续挑战吗?一百个数呢?(同学们自己独立完成)交流:指名说方法。

师:当之无愧的小数学家呀,想知道世界上最早用运用简便方法计算这题的人吗?

播放视频:数学王子高斯的故事。

师:看了高斯的故事,有什么想说的吗?

师:是的,只要是深刻而持久的思考就会有发现。

四、总结

师:最后回想一下,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