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教学心得(15篇)
教师教学心得1时光飞逝,如同白驹过隙,不知不觉来到实习学校已经有了一个月的时间在这一过月中经历了树多,也让我知道了许多。在这一个月的教学活动之中,我对于这一个月的教学工作也有了一些自己的反思与看法,接下来就简单谈谈,自己在这一个月中的一些问题。
首先,在教学方法方面,四中要求进行一个五环节的教学流程,即:情景导学,目标助学,高效互学,小结归学,达标测学五个环节。根据这五个环节我也在备课和上课的时候以这五个环节为主。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却出现了一些问题。在高效互学方面,老师很难做到照顾每一个学生,而我由于初来乍到,不熟悉学生,不能知道每个学生的特点,所以在教学初期很难处理这个环节。但是随着时间的深入,对于学生有了一个了解,就不在这么难了。但是,在小结归学方面,学生的总结总是会有一些的不足,这时候就需要老师帮助,但是还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够很好的进行总结,这说明他们的听课效率很低,所以要加强课堂的管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当中。
其次,是在作业方面。由于所教的班级过多,课时安排的相对来说比较紧,所以练习册的收发和批改工作量相对较大,于是便要好好地利用小组长,让小组长帮助我来进行作业的检查,这就既可以督促学生完成作业,也可以锻炼小组长,是一个很好地办法。而这里的老师对于小组长的运用也是对我很有借鉴的。我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符合锻炼方式。
最后是对于学生的一个学习情况的检查。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和知识点的'记忆,我们在每节上课之前都会有一个五分钟的课前检测,来帮助学生复习、记忆。但是实行几次后效果不是很理想,留个学生复习和记忆的时间很少,所以便相应的复习改变方式。以后在自习课上,由老师留给他们背诵的时间,再进行默写,最后由老师进行改正,记忆不熟的学生继续背诵,默写,加强记忆。
一个月的时间很快过去,到我们回去还有很长的一段实习时间,在以后的日子里要多多学习、请教,增强自己的教学能力,认真完成教学任务。
教师教学心得2在学校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适性培训之后,语文学科组全体教师积极投入分学科培训。老师们在培训过程中积极、认真、主动的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使每位老师改变了原有的教育观念。
培训采取专题讲座与分组讨论、大会发言的形式,理论与实践结合。虽然时间短,由于形式新颖,并且以参与式培训为主,老师们的兴趣很高,大家对此次课改的重要性、紧迫性都有不同程度的认识。
观看教学片并对教学片的内容进行讨论、分析、思考并在思想上进行转化学习新教法、新观念。在多媒体教室全体老师听新课程改革课、示范课非常成功,课后分组讨论评价,老师们积极发言、认真分析、研究、探索新课改的教法。每位老师认真撰写课改论文,书写心得体会,新教材的教案,并制成磁盘。
在学习的过程中,无一人缺席,老师们的激情很高、统一认识、统一思想深刻体会到了课改的重要性。决心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积极开展课改,以学生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老师既当导演又当演员,师生互动,积极发挥学生的作用,充分发挥挖掘,开发学生的能力。在科学组各学科的教学中,充分发挥实验、录像、现代化教学手段等多种媒体开展教学,在教学中增加乐趣,增添直观感,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耳、动眼、动脑的能力,培训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作为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任务艰巨,肩负的担子十分沉重,要适应新的课改,必须更新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发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积极探索、扎实工作,为平昌中学基础教育的发展作出我们育才人应有的贡献。
教师教学心得3“当老师真累,当班主任更累。”所有当老师者都有此同感。记得当班主任时,那时的孩子可能“见识少”,班主任一吓唬,家长一边倒(全向着老师),全班就都乖乖的了。现在是网络时代,什么都是开放的,家长与学生的见识也是与时俱进,简单粗暴倒被小瞧了。于是,对于一些难管的学生,老师们变换了思维,要么放任——冷暴力;要么“哄”——应付一节课再说。可是,班主任能这样应付吗?显然不行,既然不行,那么就拿出真心来吧。对此,有几点感悟:
多赞美,少批评
由于性格的原因,也怕学生翘尾巴,我很少“夸张地”表扬学生,更不会不厌其烦地表扬,认为他们都这么大了,好多事是他们应该做的,没表扬的必要。相反,对犯错误的同学,我“提醒”得很及时,我相信他们在小事上能做到“宠辱不惊”,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可是,我错了。
一生在周记中写到“老师开始表扬一部分同学了,我竖着耳朵听,没有我,但没想到在批评的同学名单中竟然有我,我很难过。”
又一生在周记中写到“老师说我好做面子活,我承认,我也决心改正。那次听写,我只是下意识地向同桌本子上看了一眼,结果老师发现了,当堂点名说我。其实我什么也没看到。”
这是开学头一个月一个优秀生和一个中等生的周记。虽然我批评的话不重,而且也是有根据的,但他们显然不能接受。由此,我明白,再怎么着,孩子毕竟还是孩子,他们也只有十四五岁,认可和赞美他们非常在乎和渴望,教师的批评或多或少会让他们受挫。
此后,我尽量改变以前的做法,再微不足道的事,只要学生做了,做好了,我就表扬。比如何辉,对学习其实没有一点兴趣,作业要么抄,要么应付,但他的作业总按时上交;
教师的赞美是一座桥,能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之河;教师的赞美是一种无形的催化剂,能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教师的赞美也是实现以人为本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的赞美越多,学生就越显得活泼可爱,学习的劲头就越足。作为教师都有这样一种感觉,各班总有几个学生既不勤奋上进,又不惹事生非,对班级一切活动既不反对抗议,又不踊跃参加;虽然学业平平,却不名落孙山。一般情况下,既得不到老师的表扬,也得不到老师的批评,是一些容易被老师忽视“遗忘”的学生。我班的xx同学就是这样一个似乎没有什么特色的学生。在我教他的这近一年的时间里,我几乎没注意到他的存在。直到有一天,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改变了我对他的看法,好象也改变了他自己。那是一次课间操,由于下课稍微晚了点,学生都及及忙忙的往外挤,我站在讲台上,维持着秩序正好门后面的拖把倒了,学生光顾着挤,好象没有注意到横在地上的扫把。这时,**同学挤了过来,告诉大家看着点,别拌倒。然后拿起来了。我被这一幕感动了,做完操回教室后,立刻在班级表扬了**同学,并尽力赞美了他关心集体,为他人着想的好行为。此后,我又从几件小事里发现他性格中闪光的.地方,并及时给予表扬,使真善美的精神得以激发和升华。渐渐地我发现他变了,上课特别认真,作业完成得很好,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件事给我启示颇深,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开始注重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细心观察,捕捉他们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及时把赞美送给每一个学生,使之发扬光大。使每个学生都感到“我能行”,“我会成功”。实践使我懂得,教师 ……此处隐藏14678个字……/p>
老师的关爱像一盏明灯,照亮孩子前进的道路,远离成长的迷惘和烦恼。对每位老师来说,关爱学生是最简单的,只是在举手投足之中;对学生来说,老师的关爱是弥足珍贵的,一生享用不尽。在关爱学生的道路上,对我来说,只有逗号,没有句号。
教师教学心得15“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教学理论中的精彩一笔,陶先生认为“做”就是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只有采用“做”这样的实践环节才能让“教”与“学”合一。陶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有重要的其指导意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即要让学生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做”中,感悟、习得,逐渐掌握语文的规律。可以说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就是通过具体的“做”,将教师"教"授语文知识技能的过程与学生在应用中“学”得新知、提高能力的过程整合为一种综合的教学活动。
首先,语文实践活动是一种语文活动,紧密结合语文教材的各种“做”的活动应当是语文综合活动的基本内容。其次,语文实践活动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语文活动,各学科与语文相关的“做”的活动都应该是语文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再次,语文实践活动是一种实践性非常强的语文综合活动,各种贴近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做”的活动,也应该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下面谈一谈我以“做”为中心进行X年级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一些体会。
一、紧扣教材“做”,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X年级首次出现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这个全新的内容,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对于X年级的学生却是完全陌生的。再加上X年级的学生往往问题意识淡薄,他们还不太会主动引发问题进行思考。因此教师首先要紧扣教材,巧妙地设计和安排各种“做”的活动,缩短学生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之间的距离,引发学生对于活动内容的高度关注,以此来落实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的每一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名篇佳作,也是学生学习语文最主要的途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首先可以紧扣每一篇课文展开。
1、紧扣课文内容的表演活动
陶行知先生指出,唤起了兴味,就肯用全部精神去做事体,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各学科教学必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方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根据X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直觉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我们经常性地安排一些紧扣课文内容的表演活动。如在《小稻秧》、《跟踪台风的卫星》等多篇课文的教学中进行课本剧表演,在《东方明珠》等课文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小导游”表演等。这些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熔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于一炉,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锻炼了学生的胆量、气质,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审美情趣。
2、紧扣课文内容的制作活动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要解放学生的双手、解放学生的头脑。紧扣课文内容进行各种有趣的制作活动既能让学生动手动脑,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X年级课文中有不少制作活动的切入点,如学习《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一课,可根据课文内容或根据自己平时的观察制作一个“听诊器”。学习《海底世界》这课后,可引导学生编写一张“神奇海底世界”手抄报等。在活动中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版面设计能力得到了锻炼、审美、鉴赏、绘画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3、紧扣课文内容的拓展活动
课程改革实验教材中的课文,不是以传统一篇一篇“课文”的形式而是以一组一组课文的形式出现的。一组课文一个主题,将一篇篇课文融合在一起,根据这样的编排特点,语文综合性活动的内容除了可以紧扣一篇课文“做”,也可以紧扣一组课文的主题进行设计,拓展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例如X年级下册教材的第二组安排了以“爱”为主题的一组课文,我们在学习这一组课文的过程中进行了“爸爸妈妈我爱你”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我们安排了以下几个内容:向亲人邻居了解爸爸妈妈是怎样疼爱你的;仿照课文内容写一份“爸爸妈妈的账单”;为爸爸妈妈做一张感恩卡;共庆生日。这些活动内容,有的是这一单元中教材原来就安排的综合性活动内容,有的是结合教材拓展延伸的内容。这两方面的内容都紧扣教材,并体现活动的层次性,学生通过“学”课文能够初步体会父母对子女的爱,然后通过“向亲人邻居了解”、“仿写爸爸妈妈的账单”等活动深深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最后用具体的实践活动“为父母做一张感恩卡”、“为父母庆生日”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这样,父母对子女的爱、子女对父母的爱都得到了融合和提升,学生的心灵得到了一次洗礼,实现了教师“教”学课文、阐述文本、培养能力与学生“学”习课文、理解文本、体会真情、提高能力的整合。
二、整合教材“做”,丰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因此,我们应该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与其他学科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寻找各学科之间的关联点,设计出多学科整合的综合实践活动。整合后的活动不仅在数量上添砖加瓦,而且在质量上高屋建领,极大地丰富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
例如在学X年级上册《长城与运河》这篇课文时,我们由祖国引伸到学校,我们结合《品德与社会》学科、《美术》学科一起组织了“夸夸我的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们用画笔、相机,用一双双明亮的眼睛记下了学校每一个美的景致,还通过查阅资料和采访老师等形式发现学校一个又一个曾经的`辉煌。语文课上同学们将自己的发现和优美的课文融为一体,与民族小学的学生一起夸夸自己心爱的小学,表达对学校生活的热爱。品德与社会课上学生制作了《校史报》,为学校光荣的历史感到骄傲,美术课上学生们用画笔画下了“美丽的校园”,还发挥想象画下了“未来的校园”,并配上了精美的设计说明,用绘画的形式表达了对学校深深的爱。这样的活动力日强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三、联系生活“做”,激活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陶先生认为:生活是一部活的教科书,“我们的教育不限于学校的形式”,“整个社会是我们的学校,全部生活是我们的课程”。他极力主张把学生从学校这个“鸟笼”中放飞到大自然中去自由翱翔,到生活的大风大浪中接受人生洗礼。的确,生活是语文的源头活水,选择贴近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必然会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X年级语文教材中安排了不少环保主题的课文。为了从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我们在X年级下学期安排了主题为“关心周围的环境”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先让学生自由结合组成小组,共同商定一个活动计划,想一想开展的方式和内容,然后大家分头行动。有的小组进行了细心的观察和记录:“称了称家里每天产生多少垃圾”、“算了算自己家一年用掉多少吨水”。有的小组去实地访问,追寻一条原,本干净的小河变得浑浊肮脏的原因。还有的小组搜集了许多的资料,了解嘉兴近几年来水资源缺乏、水质日益恶化的现状。活动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劲头十足,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