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小学教学设计教案](https://img.jihtu.com/upload/1542.jpg)
[精选]小学教学设计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教学设计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教学设计教案1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
2、会用正负数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知道正负可以互相抵消,会解决正负相差的问题。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体会正负数表示的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能运用抵消的思想处理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游戏感知正负数可以互相抵消。
1、师生游戏
师:同学们,剪刀石头布的游戏玩过吗?(玩过)好,我们就来玩玩,谁愿意和我玩?
(师生游戏,其它学生当裁判,并要求做好记录)
师:谁来说说你的记录结果,你认为谁赢了?
师:比赛的时候还要给比赛双方记录成绩,你认为怎样记录成绩好呢?
(揭示课题)
出示评分规则:胜一局记1分,平一局记0分,负一局记-1分。
【联系学生实际,创设情境,体验负数在生活中产生的必要性,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师生共同记录比赛成绩)
师:现在我俩的得分分别是多少?
师:你是怎样想?
生:+1和-1可以互相抵消?
师:抵消是什么意思?抵消的结果是多少?
2、生生游戏
师:你们想自己玩一次吗?两人一组,3局定胜负,必须有一人记录成绩。
(学生活动)
(反馈比赛结果)
3、深入了解抵消的应用
师:如果老师想反败为胜,你认为老师至少还要胜几场?
师:这时两人得分分别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师:除了像+1和-1,+2和-2这样的数相抵消结果为0,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师:+5和-3,-5和+3还能互相抵消吗?
小结:意义想反的两个数,我们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把正数和负数合并起来,我们可以采用抵消的方法进行计算。
【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正负数的意义,理解抵消在正负数计算中的`应用,从而使机械的数学计算变得有趣。教师在数学学习中只是起着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
(二) 从时间轴上求正负数的相差数。
(课件出示:天宫神八交会对接)
师:从这张图片你看明白了什么?
师:你知道太空人两餐相差多长时间吗?
师:你还能提出新的问题吗?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北师大版数学《正负数一》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北师大版数学《正负数一》教学设计【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有趣、现实的情境,并以别开生面的神八、天宫一号太空一吻的场面,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负数所表示的意义,并通过学生自主讨论、合作交流、不断探索以获得数学知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感悟到数学应用于生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综合运用知识,解决正负数问题
师:生活中除了赢分和输分这样的量可以用正负来表示,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师:正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只要你用心感受,那么它就在你的身边。
(课件出示:一个11岁儿童的标准身高150厘米我们把它记作0,想一想你的身高是多少,应记作什么?)
(学生思考后,全班反馈)
出示表格:
小学教学设计教案2教学目标:
探究:
1、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土壤主要是由空气、水、黏土、砂、腐殖质等成份构成的。
2、在探究问题土壤中有什么时,能独立思考发表意见,个人或小组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方案。
知识:
1、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合作完成研究土壤成分的实验。
2、会记录探究活动中观察到的现象,根据事实资料研讨问题,得出结论。
情感:通过讨论,知道土壤对植物及人类的作用,大致知道怎样保护土壤,树立爱护土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知道土壤的主要成分是由空气、水、黏土、砂、腐殖质等成分构成的。
教学难点:
在实验中能自己提出问题,并能进行实验研究。
教具准备: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
课 时: 2课时
课时1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问:同学们,土壤是动植物、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大家在哪些地方见过土壤?对于土壤你有哪些了解?学生自由交流。
问:对于土壤,你想研究些什么?启发学生提出有关土壤的问题。
问:土壤是由哪些物质构成的呢?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探究问题:
土壤主要是由什么成份构成的.?
三、作出预测
问:根据你平时的了解,你认为土壤里都有些什么?
学生:水、空气、杂质、化肥、泥土、砂等。
四、室外观察、采集土壤。
问:要想清楚地了解土壤的成分,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呢?采集土壤需要些什么工具?应该注意什么?
学生准备:铁锨、小铲、小桶等。
五、室内探究。
思考:土壤中是否有刚才谈到的物质呢?怎样才能弄清楚?你能想出多少种研究方法?
学生:用手捏、手是湿的,说明土壤里有水……
师:按照你们想到的方法,去研究土壤中到底含有哪些物质,看能有哪些发现。
学生:填写活动报告单
学生开展探究活动。
汇报:你采用什么方法,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讲述:那些死去的动植物腐烂后变成了腐殖质。
启发学生思考:除了这些研究方法,还能用哪些方法对土壤进行研究?
用火烧,土壤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课时2教学过程:
一、研讨问题,通过以上的研究,你知道了土壤中都有哪些成分?
1、整理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方法 观察到的现象
捏土壤 手是湿的
把土壤放入水中 有气泡冒出(空气)
搅拌水中的土壤 土壤分几层,上层黏土,下层砂
烧土壤 有烧头发的味道(腐殖质) ……此处隐藏13383个字……念l@。
忏悔:对自己的过错请求容忍宽恕的意思。忏念ch4n。
悠然:悠闲自在的样子。悠,念y#u。
(二)自读课文,分析课文结构:
全文共14段,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开篇点题,耐人寻味。
第二部分(第2至最后一段)明写小桃树的经
历,暗写作者本人的历。可分为三层:
第一(第2段):眼前情景。
第二(第3至8段)插叙,回忆过去。
第三(第9至14段)眼前情景。
(三)阅读课文,讨论问题:
1.在第1段中,作者:“我常想给我的小桃树写
点”,什么“只是自个儿仟悔,又自个儿安慰”呢?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提示:“常想写”,说明“我的小桃树”有点特殊经
历。“常想写”,一直没写,所以感到内疚,要仟悔;
现在“该给它写了”,所以感到安慰”。开头,造成悬念,能激发读者兴趣。
2.第2段,作者是怎样写眼前大雨中的小桃树
的?表达作者怎样的心情?
提示:作者用拟人的手法,一个“瘦”字用得十分
恰贴。“容颜金”、令人辛酸、痛心。面对残酷现实,“我”“万般无奈”,只能骂自己“孱头”。从这里就可以
看出“小桃树”和“我”之间不同寻常的关系,自然引起
对往事的回忆。
3.第3段中,奶奶给桃吃时说的那番话,对我
有什么启迪?
提示:启发了“我”孩提时代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朦
胧想往。
4.作者多次写到:“桃核儿在院子角落里”,“它长
的不是地方”,意味着
什么?
提示:小桃树生长环境差,遭受冷落。
5.作者说埋桃核儿是“蓄着我的梦”,后来又说
“它是我的梦种儿长的”,这些话应当怎样理解?
提示:在奶奶的教育下,作者从小就萌发了对幸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福生活的想往,就有着美好的理想,随着小桃树的长
高,这种愿望和理想也更加强烈了。
6.第7段中说:“我的梦是绿色的,将来开了花,我会幸福呢。”这句话该怎样解释?
提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的理想是美好的,是生机勃勃的,是充满希望的。“绿色”是和平、希望
的象征。
7.第8段,作者明写自己的经历,和“小桃树”
有什么联系?
提示:作者少年时代努力奋斗,胸怀大志,很像“一
个春天长上二尺来高”的小桃树,充满向上的朝气,小
桃树就是自己的化身。
(四)阅读课文第三层,讨论回答问题。
1.第9段写了几层意思,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
感?
提示:三层意思:自责的话,一场痛哭,又见到
了小桃树。
极大痛苦和压抑,国之不幸,家之不幸,己之不幸交
织在一起,只有用“痛哭”来发泄。作者看看多灾多难
的小桃树,想想自己坎坷的经历,百感交集,托物言
志的主旨十分明显。
是怎么写的?其深刻含义是什么?
提示:作者是把小桃树不幸遭遇同顽强向上的精
神揉和在一起写的。既写了小桃树的“弱小”“孤独”“命
薄”,变成“赤裸裸的了”,又写了“它开了花”“花没有
立即谢去”,在大雨中拼命“挣扎”,树的高处还“保留
着一个欲绽的花苞……”。采用这种先抑后扬的写法,再次显示小桃树“要开花”“要结果”的执著追求和美好
理想,也暗含着作者尽管几经挫折,几经磨难,仍然
百折不渝地追求着人生的幸福和美好的理想。
3.说说最后一段的作用?
提示:小桃树的顽强生命力看到了希望,坚定了
信。尽管经历了生活的磨难,但是,坚信不屈不挠的
奋斗,定会创造美好的未来,实现美好的理想。是本
文的主旨所在。
(五)总结课文的线索:
明线,小桃树的经历:桃核儿埋在角落里
小学教学设计教案15教材分析:
本次练习安排了五项内容。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
教学目的:
1. 学习如何写线路,了解当地地名的由来。
2. 读背成语和名言。
3. 写好带有木字旁的字,注意它的变化。
4. 口语交际:介绍我的朋友。
5.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难点:
画出家庭住址示意图,说说附近地名的`由来。
成语的熟记、理解。
能用流畅的语言向爸爸妈妈介绍朋友。
教学准备:图片、小黑板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写出自己的家庭住址和走法,能画出示意图。
介绍附近地名的由来。
教学过程:
一、处处留心
读小芳写的住址和走法。
思考:小芳使用了哪些关键词儿来讲清楚走法?
小结:地名、方位词、数量词。
二、学生试写自己家的住址和走法并介绍。
评议:看是否写清楚明白。
三、你家附近有哪些地名?选一个谈谈它得名的由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记成语和名言,理解成语的意思。
2、写好钢笔字。
教学过程:
一、读读背背
1. 自读成语。
2. 抽读,正音。
3. 说说成语的含义。
4. 背诵。
5. 读名言。
6. 介绍其时代背景和含义。
7. 背诵。
二、写好钢笔字
1. 观察这三个字有什么特点?
2. 读小提示。
3. 书写。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能用流畅的语言向爸爸、妈妈介绍自己的朋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把朋友带到自己家中,怎样向爸爸妈妈介绍朋友的情况呢?
思考:介绍些什么?
1. 朋友的名字、年龄,就读学校,家住哪儿?
2. 朋友的优点。
第一次做客该怎样做?
二、分组练习。
三、集体交流,评议。
四、布置作业
1、写四个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
2、设计一张家庭地址的名片,上面要有家庭地址,走法及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