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优秀

时间:2025-10-17 16:05:09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优秀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优秀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优秀,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优秀1

设计理念:

课程标准提倡,低年级识字教学的重点是让字回到文之中,尽量在文章阅读、生活阅读中逐步达到多识字,提高识字效果,即语境识字。语境识字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从本质上及早让学生感受、体验、享受语文的快乐。课标还强调,低年级教学重点要放在引导学生朗读、诵读和欣赏、体味上,在读中引发兴趣,培养语感,积累语言。要做到:识字与阅读的结合;朗读语言和运用语言结合;阅读理解中朗读和说写的结合。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萨沙一家人自觉保护弱小者的高尚品质和萨沙不敢为弱者的品格。

教学重点:

识字、朗读教学

教学难点:

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虽然已经是二年级的小学生了,但在亲人的眼里,你们是最弱小的。那你们是不是最弱小的。(不是)有一个叫萨沙的小朋友,他在家中是最小的',但他和大家一样挺直腰杆说“我不是最弱小的”,想听听他的故事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7课《我不是最弱小的》,看小萨沙是通过什么事来证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

二、读文识字,初步感知。

1、通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提示:(1)自由读文,遇到生字,圈出来借助拼音读一读。

(2)请把圈出来的字读给同桌听,如果读对了就夸夸他,如果读不准就帮帮他。

(3)课文有几个自然段,请在段前标上序号。

2、汇报学习情况,进行生字教学。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指名读、学生领读、齐读)

(2)出示带拼音的词语(个别读、齐读、开火车读)

(3)出示不带拼音的词语(借助熟字读词语)

(4)组织做游戏。(出示不带拼音的词语,读对摘取一朵云)

(5)结合句子认字。(出示带有生字词的句子)

3、初步感知

(1)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声音洪亮。(指导朗读)

(2)课文读懂了吗?快来填一填。

夏天的一个周末,五岁的( )和哥哥( ),跟( )一起到森林中去玩。在他们赏花聊天的时候,突然下起了( )。妈妈把雨衣递给( )又把雨衣递给了( )。最后,( )掀起雨衣,遮住了( )。

(3)讨论:你喜欢萨沙吗?你还喜欢谁?说说理由。

三、观察字形,指导写字,口头组词。

1、课件出示“扑、托、摸”。让学生说说他们的共同点:

(1) 结构上,都是左右结构,注意“扑”左右相等,“托、摸”左小右大;

(2)偏旁上,都是提手旁的字,练习书写。

2、课件出示“芬芳”,草字头的横不要太长,两竖下方可略向内斜,写出“呼应”感;“芬”字的撇捺要舒展,“芳”字的中横要写长,突出这两个字的主笔,以“支撑”整个字方正平稳。

3、课件出示“弱”字,要注意提示两个“点、提”的写法。引导学生交流记住生字的方法:你怎样记住这些字?

4、“末”字,观察其在田字格中与横中线竖中线的位置。

5、田字格里剩下的生字中,哪个字需要老师帮忙?

6、生在田字格里临摹。

7、讲评。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真了不起,不仅学会了生字,而且了解了课文的大意,继续加油!

五、作业:

1、熟读课文,积累词语,把自己喜欢的词和句子多读几遍并摘抄下来。

2、完成“我会填“课后练习。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优秀2

教材简析:

《我不是最弱小的》是人教版第四册第二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课文讲了萨沙与家人出外度假,突然遭遇暴风雨,父母亲很自然地把雨衣让给了年龄最小的萨沙。在他们的影响下,萨沙也不甘于做弱小者,并学会了保护弱小者。尽管文章说的是一件简单的生活小事,却阐明了深刻的做人道理,渗透了培养自信自强人格的思想。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萨沙和妈妈之间的对话。依据学生实际及教材特点,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问号、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2、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教给学生朗读方法并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萨沙和妈对话。

3、理解课文内容,仔细揣摩萨沙和妈对话所包含的意思,教育学生向萨沙一家人学习,自觉保护弱小者,并有不甘于弱小的意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走进萨沙的心灵,理解他的思想行动,获得启迪,有不甘于弱小并能主动保护弱小的意识。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萨沙三次内心变化,层层引领学生“不甘于弱小自觉保护弱小”的情感思维发展。

教学准备:课件光盘、幻灯片

教学时间:3课时(1、3课时略)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游戏引入:同学们,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我们来进行反义词对对子游戏活动。(如:高对矮、强大对弱小等。)

对对子游戏,既是对学生三年级所学知识的巩固检查,又能唤起学生的成功体验,从而调动他们参与本课学习的积极性,并为导入新课引出“强大”和“弱小”作情感铺垫,这是创设情境的好方法。在这种情境下,学生学得开心,积极性非常高。

2、讨论 :你认为生活中哪些人是强有力的,哪些人是弱小的?(生答)

你愿意当强有力的人还是愿意当弱小的人?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十四课《我不是最弱小的》。 这样导入新课,挖掘学生已有生活经验,调动学生已经产生的情感参与学习,丰富学生对“强有力的人和弱小的人”的感知。看似还未正式进入新课内容,实质上已经在学习新知了,这是拉近了文本和学生学习、生活的距离。也为第二个问题奠定了不当弱小者的情感基调,使学生入情入境的学习。

二、整体把握。

1、看课件,听故事,思考:这个故事有哪些人和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板书人和物)

看课件、听故事。这种既有声情并茂的朗读,又有形象生动的视频,给学生强烈的情感熏陶,使学生兴趣盎然,也极大地提高 ……此处隐藏1794个字……/p>

⑵ 这就是说,我是最弱小的了。 ⑶ 要是谁也保护不了,那你就是最弱小的。

⑷ 妈妈,现在我还是最弱小的吗?

⑸ 不,不,你能保护更弱小的,你是勇敢的孩子啦!

结合这5个句子,讲讲课文的内容。

三、感情朗读,体会爱的.情感的美好

1、指名读1、2自然段,读出夏天景色的美好,通过“族拥”、“粉红色”、“芬芳扑鼻”等词语,读出野蔷薇的美丽和可爱,通过“一朵”“第一朵”读出野蔷薇的单薄和弱小。

2、练习读课文的后半部分。相机点播指导,使学生读好人物的对话和野蔷薇的弱小。

一是重点指导读出萨沙的心理变化:

妈妈,您和托利亚都需要雨衣呀,为什么要给我呢?——不解。

这就是说,我是最弱小的吗?——不愿相信,不甘心。

妈妈,现在我还是最弱小的吗?——为自己能保护而高兴。

二是指导读出野蔷薇的弱小:

大雨已经打掉了两片蔷薇花瓣,花儿无力垂着头,显得更加娇嫩。

3、分角色读这一部分。

4、结合图和自己的理解,深入体会学生的内心。

⑴ 萨沙为什么要证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

把句子补充完整:

因为不是最弱小的,所以( )。

因为不是最弱小的,所以( )。

⑵ 教师小结:

因为不是最弱小的,所以就有可能去保护最弱小的:因为不是最弱小,所以就能去帮助比自己弱小的,就能体会到给予爱的快乐。妈妈不是最弱小的,所以好有能力保护孩子,爱孩子:托利亚不是最弱小的,所以他有能力去爱护弟弟。同学们被人爱是幸福的,而爱别人,把爱给予比自己弱小的人,更是快乐的!难怪小小的萨沙也想证明:我不是最弱小的!你也想这样说吗?让我们一起来说:我不是最弱小的!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认读生字,书写生字,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优秀5

一、把握课文内涵

《我不是最弱小的》这一课的课题是萨沙带着自信、坚强和自豪想说的一句话,也是作者激励我们每一个孩子挺起腰板自豪地说出的一句话。这句话是文章的题眼,课文所叙述的故事最后就落脚在这句话上:我不是最弱小的。因为我可以保护比自己弱小的,因为我可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和物。

课文叙述的情景是这样的:在景色宜人、空气清新的森林,在赏花聊天的时候,突然下起了大雨。这雨演绎了一出动人的戏:妈妈把雨衣递给托利亚,托利亚又把雨衣递给了萨沙,这件雨衣就是一份关爱,这关爱传递到每个人的心里。弱小的萨沙看到蔷薇花被大雨打掉了两片花瓣,就心疼地掀起雨衣,轻轻地遮在粉红的蔷薇花上。萨沙学会了保护弱小者,他不再是最弱小的了。

读了这篇课文我们能感觉到,爱是一条无形的丝带,它把我们每个人的心牢牢地拴在了一起,于是我们互相关心着、爱护着。有了爱,不管生活中有什么风雨,我们都不会害怕。当风雨来临的时候,我们要尽可能保护比我们更弱小的,让融融的爱意温暖我们的心,鼓舞我们战胜风雨。这就是我们教学这一课的目的所在,这就是我们要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所要感悟的内涵。

吴益花老师在这一课教学的实践中,较好地把握了课文所蕴含的这一内涵,恰当地加以朗读处理。

二、各教学环节中的朗读处理

本文生字较多,但内容比较浅显,因此吴益花老师把注意力放在读通读顺上,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文中表达的感情。

1、激发兴趣,自读自悟:

⑴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教师就这样提出了问题:“我们是四年级的小学生,在爸爸、妈妈眼里,在老师眼里,我们是最弱小的吗?萨沙才五岁,妈妈夸他是勇敢的孩子。你们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⑵ 自读自悟,交流自学成果:

教师给了学生自读课文的时间,借助拼音,认读生字;结合词句,理解字义;熟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教师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让学生交流读懂的内容之后,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2、小组协作,细读提高:

要求各组同学针对学习内容,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如,有的采用主讲式;有的用分角色感情朗读式;有的'用提问式;有的用表演式等,为学生构建主动学习的模式,营造主动探索、合作学习的氛围,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发展。

3、朗读欣赏,迁移思维:

⑴ 让每个学生练习朗读,可选择课文中的一个自然段或是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话,边读边想怎样才能表达出思想感情。

⑵ 请每个小组选出一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听读,听了以后说说他读得怎么样,能否表达课文中人物当时的思想情感。如,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否能读出妈妈欣喜、夸奖的语气。

⑶ 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你怎样理解“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就是最弱小的”和“你能保护更弱小的,你是勇敢的孩子啦”这两句话?学生在思考和表达的过程中,锻炼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几个重点片段的朗读处理

片段一:在对比阅读中感悟文中对野蔷薇描写的作用。

1、先读原文,读完后让学生自由谈感受。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2、去掉具体描写森林景色和野蔷薇的句子,用课件显示改编后的课文,启发学生说说有什么不同。然后再把这些句子从原文中找出来,先读一读第一、二自然段中的有关句子,说说读后的感受;再读一读写大雨中的蔷薇的句子,说说读后的感受。

3、引导在讨论中探究,感悟课文描写野蔷薇的作用:被铃兰花簇拥有的野蔷薇非常美,但大雨中的野蔷薇却显得娇嫩弱小。小萨沙用雨衣保护野蔷薇固然有妈妈的启发和鼓励,但更多的是出自他那颗对美好而弱小事物的关爱和保护的童心。没有这美丽而弱小的野蔷薇,也许难以真切地表现小萨沙那颗纯真的童心。(这是一个难点,教学中不必追求准确完整,关键是引发学生在阅读中感悟探究的积极性。)

片段二:在指导学生朗读三个问句中感悟萨沙的心理。

1、读萨沙的第一问:

⑴ 学生自读自悟,然后在小组里交流怎样读。

⑵ 指名朗读、齐读,引导学生读好两个语气词“呀”和“呢”,重音突出“为什么”。在朗读中感悟萨沙不理解妈妈和哥哥的做法而发问的心理。

2、读萨沙的第二问:

⑴ 学生自读自悟,然后在小组里交流朗读。

⑵ 指名朗读、齐读。语调先降后升。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萨沙不相信自己是最弱小的心理。

3、读萨沙的第三问:

⑴ 学生自读自悟,然后在小组里交流朗读。

⑵ 指名朗读、齐读。朗读时稍带一点反问语气。在朗读中感悟萨沙认为自己不是最弱小的、能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这样的心情。

课文中的这三个问句都是萨沙的问话,通过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萨沙和妈妈的对话,明白“应该保护比自己弱小的”这一道理。课文中自然而平实的对话,蕴含着浓浓的感情和深刻的道理,学生用心体会了,并通过读好带问号和叹号的句子,自然而然地感悟到了其中的感情。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优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