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师述职报告

时间:2025-08-24 09:29:08
工程师述职报告范文

工程师述职报告范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逐渐认识到报告的重要性,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报告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工程师述职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工程师述职报告范文1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

我叫xx,1996年毕业于山东工业大学,即现在的山东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东辛作业二大队,先后在19队(水井队)、21队(油井队)见习。1997年3月被调到特车大队工作,98年1月前在机修队负责特种车辆维护,后任特车二队技术员,开展生产管理、生产值班和技术管理工作。于20xx年6月被调到工艺所,先在注水室负责增注(主要是酸化)工艺的研究和推广,后在机.室做机械.油工艺的研究和推广工作,工作至今。20xx年获工程师任职资格。

从20xx年以来,共进行22项技术改造、技术革新和科研项目。做为第一完成人,10项成果获厂工程技术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成果三等奖;1项成果获厂企业管理合理化建议二等奖,1项成果获厂企业管理合理化建议三等奖,1项成果获厂企业管理合理化建议鼓励奖;2项科研成果获厂“五小成果”二等奖;1项成果获厂全面质量管理奖三等奖。

撰写论文多篇,1篇论文获厂20xx年开发技术座谈会专业组评比三等奖;1篇论文在局20xx年开发系统作业和特车设备年审座谈会上发布。撰写手册1本。翻译英文资料一本。参与完成的1项成果获胜利油田分公司科技进步奖(推广)三等奖。参与完成的2项成果获得国家专利。

20xx年被评为厂优秀团员、厂优秀技术干部,所在整体获厂青年文明岗、厂先进团支部称号。20xx年、20xx年所在整体获厂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称号。20xx年所在整体获管理局双文明先进整体称号。

下面就近6年来的主要工作向各位专家做一汇报。

一、提高水泥车组完好率,保证生产施工一次成功率100%

.油厂经常性长期会战,要求特车要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特种车辆施工即试压、洗压井、打塞、钻塞、压裂、化堵等任务的精密关键部分,如何保证水泥车组上井施工一次成功率,成为当时东辛.油厂特车大队生产经营的关键。我从生产管

理方面、生产施工方面和特种车辆维护方面开展了系列工作。

原东辛.油厂特车大队车辆状况老化、技术水平低,水泥车组经常停用,造成原油施工停顿;人员组成复杂,矛盾深多,致使上井施工困难。通过加强人员组织、人员协调、车辆组织、车辆协调,运用企业管理知识进行科学组织、科学管理,保证了原油生产施工的成功进行。“关于利用活动弯头固定连接高压胶管,提高水泥车施工效率的建议”获厂企业管理合理化建议鼓励奖。并提出、运用了“会战期间周末半天轮休制”,以解决职工的家庭问题、生活问题、身体问题,保证了职工安心工作、会战的胜利进行。对于车辆出现的不合理的问题、出现的故障,我进行改制。“日野罐车发动机的拼制“、奔驰罐车传动轴的改制”、“奔驰罐车柴油油路的改进”、“T815水泥车轴头的改制”、“T815水泥车排挡系统的拼制”、“JHX5140TXL型洗井清蜡车台上润滑系统的改制”、“水泥车台上排挡系统的改进”,7项成果均获厂工程技术合理化建议三等奖,20xx年“水泥车台上排挡系统的改进”成果获厂“五小成果”二等奖。QC论文“加强企业管理降低车辆修.费用”获厂全面质量管理三等奖。在工作中我开展了科研活动,研制了一些专用工具,对一些问题进行了研讨。利用3年的'时间撰写了《水泥车泵工实用手册》。20xx年翻译了4000字的英文资料《WARRANTYANDSERVICEBOOK》即《担保和维护书》。论文“JHX5140TXL型洗井清蜡车应用效果分析及改进意见”获厂20xx年开发技术座谈会专业组评比三等奖。20xx年为厂参加局“20xx年开发系统作业和特车设备年审”座谈会,撰写了论文“依靠科技进步,对老、旧设备进行改造是提高设备状况的有效途径”,并在座谈会上发布。“水泥车缸套按装器的研制”、“特种车辆大幅度摆振的消除”获厂工程技术合理化建议三等奖,“特种车辆大幅度摆振的消除”成果20xx年获厂“五小成果”二等奖。通过特种车辆生产管理、生产施工和特种车辆维护等方面艰苦、卓越的工作,我保证了.油厂原油生产的胜利进行,为.油厂增油上产做出了贡献。

二、低耗高效开展油田注水工作

编写了注水井分层注水工艺设计9份,设计注水井酸化设计106份。“应用LGS-5薄膜扩展剂,提高水井酸化效果”获厂工程技术合理化建议三等奖、“关于根据水井地质状况,确定合理的酸液酸化顺序,提高水井酸化一次成功率的建议”获厂企业管理合理化建议三等奖、“关于永921砂砾岩油藏工艺的推广与应用的建议”获厂企业管理合理化建议二等奖。参与了Y13断块分层注水技术服务示范区工作。撰写了“预制定向多裂缝改善压裂效果工艺技术”的结转报告和“注水井地层污染诊断及处理措施分析技术”的开题报告。参与了套损、套变治.工作,提出了研制“伸缩节系统”和“井底焊接技术”。现已有单位研制出“伸缩节系统”。

20xx年9月至20xx年9月,1年间做为主要负责人,现场指挥酸化施工29口井,运用生产现场管理知识、酸化知识和实践经验,低耗高效施工,施工一次成功率达到了100%,口口成功。节约大量劳务费,节约大笔资金,保证了.油厂增产增注,一年共增加注水14.8万方。

三、机械.油工艺技术

参加了“防腐短节”座谈会,参加了“直线电机抽油泵”等座谈会。提出了油井抽油杆防腐效果不会理想的问题,并提出加重杆式防腐装置防止抽油杆腐蚀。

设计措施井、大泵提液、小泵深抽、稠油开.、常规泵井生产等.油工艺设计239井次,开展了20xx年全年.油工艺设计效果统计,开展了20xx年6月至今的油井卡封效果统计。负责管理水力喷射泵.油井5口:C6x26井、C73-2井、C73-7井、C6X22井、C6x6井,共产油4000吨,产气8000方(克服诸多原因,现C6x6井仍为水力喷射泵.油井并产油)。20xx年来推广应用助流举升技术两井次,克服地层原因,产油956.6吨,产天然气58000方。

几年来防偏磨配套12井次,产油4700吨,产天然气98000方。在防偏磨工作中提出了偏磨机.:井斜和上、下行困难。开展了“抽油杆接箍护罩测绘”、参与了“70斜井泵的设计”、参与了“光杆密封器设计”、参加了“双级旋流除砂器推广工作”。参与的“低渗低能油井增产配套技术推广应用”获油田科技进步奖(推广)三等奖,排名五。参与推广的“双级旋流除砂器”获国家专利,排名四。参与设计的“抽油光杆调偏扶正密封器”获国家专利,排名三。

四、任重而道远

在工作中我还提出了一些设想、创意,例如:“滚动扶正杆”、“伸缩节系统”、“井底焊接”、“加重杆式防腐装置”、“油管内部探伤仪”等 ……此处隐藏20220个字……、生产、市场等。让各个部门的人都有最直接的交流,从而达到提高公司整体凝聚力。

最后,留住人才、挖掘人才、留住人才。下次我们再招聘的时候,应聘者问,在贵公司可以得到哪些锻炼,我们就可以跟他讲,我们有专业化的培训体系,你学到的不仅仅只是你的工作。挖掘人才就是在培训过程中,发现那些人有特长,然后让他发挥出他的特长,他的特长一定是他喜欢做的事,那么我们员工都在做自己喜欢的事,那我们公司的强大就可想而知了,总而也达到留住人才。

其实还有一天我没写,那就是我们花这么多人力物力,我们再把他赚回来,对其他外部企业开放,然后收费。也就是马云的策略,B2B、C2C、O2O。

最后是,对公司的思考与建议。

首先是,人才培养战略。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东莞的一家电子厂。他们对人才的培养非常重视,他为了培养人才建了一栋楼,成立了一个学院。从普通员工的培训到管理者的培训,从企业文化的培训到技能的培训,更让我难以置信的是,他们从厂内的培训到厂外的培训。也就是说,他们也接受其他外部企业人员的培训,但前提是你得花钱。那里面有一个,人本精益工厂的培训,3天2998每人。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了他们的培训已经形成了一个专有化的体系,不仅仅满足了自己的对培训的需求,而且还开始赚钱了。我在那里上班的时候,那里的员工自己都说,这个厂就是一个人才培养基地。正好我们公司前段时间学习的那本《任正非内部讲话》里,任正非所说的:华为不仅仅只是一个手机行业的领头人,更是一个人才培养基地。所以我觉得,我们公司未来要想做大做强,对人才的培养绝对是重中之重,绝不亚于对技术的研究。这一点就是我对公司的一点点思考。

接下来是,技术的培训。因为我在培训了一个月,我觉得挺累的,晚上都做噩梦。为啥累呢,就是我想努力的去学,但不知道如下手,所以就特别的累。后来我问了下一批人员的培训,我问他们学的怎么样,他们也说不太会。所以这一块我就思考了一下,要是我我会怎么做?

首先是,确定目标。培训的人是技术支持,还是其他。要是技术支持,产品熟悉后,重点培训故障解答,把所有的故障都整理成一个题库,学院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无条件的把这个题库给我背下来,然后考试,考试就考你背过的内容。理论背完了以后,他自己就知道干什么了。我觉的也没太多的必要搞什么创新,咱们又不是搞教育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把理论学会了,剩下的真正技术的提高一定是在现场工地的学习。所以技术培训这一块,讲师的任务很大。

接下来,就是加强晨读学习。我记得我刚进公司的时候,我发现早上有晨读,我特别开心。为什么呢?我在读大学的时候,每天早上上课,我都会比别人早到二十分钟,干什么呢?就是晨读,我是大声读出来。读完之后我发现自己真的是神清气爽,上课时特别有精神。后来我就坚持下去了,四年来我读的杂志挺多的,反正毕业时都拿不了,最后都送给人了。所以我觉得晨读非常好,每天开始工作之前,通过晨读可以让自己清醒一下,赶走一身的睡意。其实,还有一个更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减肥。

那么我们每天晨读的半个小时,我们要做些什么?我大胆的设想了一下,每个人都喜欢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那我们就换位。也就是说这半个小时,不做和工作有关的事情。举例说明:比如说我们规定每天两个人做分享,那这两个人就要做好准备,准备好15分钟的内容,分享给大家。当然你也可以说和工作有关的内容和事例,只要能达到效果就行。

工程师述职报告范文15

尊敬的公司、各位同事:

我叫XX,于XX年10月应聘到公司合约部,任土建预算工程师工作,至今已经两个多月了,与各位相处的时间虽然短暂,但这段时间的体会却是深刻的,今天向各位作XX年的述职报告,内心紧张又激动。

在这这段时间内我主要负责三区盘点和一区结算工作:

三区盘点工作主要是到现场和施工方一起认定工程到底施工到什么程度,然后记录下来,双方签字确认,这项工作虽然不难,但需要每个房间逐一查看,每个角落都要看到,如果施工方这项工作没有做或没有做完,我们当时没有记录,最后落在书面上就会是施工方已经完成这项工作,这样公司就会蒙受损失,所以需要我们非常细心,每一项工作内容都不能落下。

一区的结算工作在我来之前,我的前任已经和施工方对过数次,应该是从XX年就开始了,对方的结算也报过好几版,但一直没有得出一个结果。

经理在交给我这项工作时给了我很多资料,并告诉我前任已经对过很多回,大部分工程量已经双方签字确认,我当时的想法就是觉得这个工作并不难。

但仔细看过资料后发现,远没有表面看上去那么简单,首先是以前对过的项目并没有签字确认,哪些是双方认可的,哪些是有争议的都没有书面的文字认定,再有就是施工方报送的结算资料中很多工程量与我方资料里的工程量并不一致,甚至于占很大比重的砼工程无论是从调差方式还是工程量上都和施工方完全不同,这样问题就出现了:这个结算到底对到哪儿了?结算工作进行到什么程度?下一步要从哪里开始?这些都因没有当事人交底而无法得知了。为了不使公司利益从我这一环节中受到损失,我只有从头做起,自己亲自做过的工作才会心中有数。

记得最初来公司的那段日子,因为一来就开始对帐,对合同协议什么的都不太熟悉,所以我每天和施工方对帐后就马上当天对过的项目,检查有没有失误的'地方,对于双方存在的争议看能不能找到更有力的依据说服对方,然后还要准备第二天核对的项目,象这种双方都不了解以前工作的情况下,施工方是占主动的,因为他们肯定不会少报,而我要往下减量就得给他一个理由,要有依据,如果我有所遗漏就会给公司造成不应该的损失,所以就要求我必须弄明白到底哪些是合同内可以给的,哪些是不能给的。

每看结算时我都会提出很多问题:这个量是哪来的?为什么施工方这么报?我前任为什么这样审?哪样更切合合同?问题真是太多太多…而每一个问题我都要查阅很多资料、然后加以分析后才能得出答案。查阅资料也是一件很头疼的事情,虽然整个工程只有几万平米,洽商单却有一大本,足有几百份,又涉及几十栋单项工程,所以每算一个项目不光要翻厚厚的联系单,还要在电脑上打开几十个文件,一个数一个数的对,就这样预算、结算、合同、联系单对应着看,每天都特别累,眼睛都看得发胀,脑子还要一直的思考,但却不能停下来,因为我必须以最快的速度熟悉这个工程,弄清结算的来拢去脉,这样在和施工方对量时才会有理有据,才能令对方信服。在逐渐对公司签过的合同、协议及结算思路理顺后,我开始由被动变得主动,到最后对砼调价时施工方都在抱怨他们报得太乱,他自己都不明所以,我当时心里特别安慰:工作真是没白做啊!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工作,我的业务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做到了由乙方到甲方角色的转变,考虑问题的角度也更加全面了,我从每一个人身上都学到很多东西,包括我的同事、我的部门经理、我的对手、甚至于从前任留下的资料都能学到很多,这些资料是历任预算员的精华,能够领悟其中的道理就象是读了一本专业书,从中受益匪浅,使我真切地感受到什么叫“三人行,必有我师”,那就是只要你用心,每个人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甚至于一份资料都有可能成为我们的老师。

《工程师述职报告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