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级家长会的发言稿
在快速变化和不断变革的新时代,发言稿的使用越来越广泛,通过对发言稿语言的推究可以提高语言的表现力,增强语言的感染力。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好一份发言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家长会的发言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年级家长会的发言稿 篇1各位家长:
大家好!
感谢大家今天的光临。孩子入学一晃已经过了一学期多,我向今天所有到来的家长表达我深深的谢意,感谢大家这一学期多来对我工作的支持,对学校工作的支持。如果没有你们这样的支持,孩子们不可能有这么大的进步。今天约请大家来,和我们老师一起,主要目的就是分析前一段时间班级的一些情况,研究下一步面临的任务,制定好措施,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做好学生的工作,使每位学生在本学期都能取得或多或少的进步。
一、学生上学期学习生活情况总结:
本班学生绝大多数都逐渐适应了小学一年级的学生生活。班里涌现了一大批学习认真,成绩优秀的好学生,但也有部分学生组织纪律松散,下课追逐打闹,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作业马虎,拖拉,至今尚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不够理想。
二、本学期语文教学的重点:
1.识字写字教学。
本册安排的550个要求认识的字,会写250个生字,绝大多数是常用字。我们鼓励他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识字。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鼓励孩子扩大识字量,在生活中识字,在实践中巩固字。
2.阅读教学。
我非常重视朗读的指导。在孩子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让读出感情。我们希望家长能够在本学期更多关注孩子的朗读能力的提高。甚至能够陪着孩子一起读,和孩子比赛读、分角色读或者一起演课本剧。
三、有关建议:
(一)、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大部分家长都很负责任地督促孩子完成作业。但是也有些家长觉得,我们把孩子送来了,老师就应该负责给我们教好孩子,如果让我们在家里陪孩子学,那要你老师干什么?但是…
下面我主要谈谈孩子的学习习惯。首先讲讲作业习惯:
1、孩子放学回家一定要养成先做作业再玩耍的习惯,这非常重要,做作业前,要先喝好水,上好厕所,准备好学习用品(如削好铅笔,准备好橡皮,课本等),作业过程中不要轻易离开书桌。从下周起学校要求学生每天中午来看书练字,所以请还没有为孩子准备字帖的家长尽快为孩子选购好,下周起每天带来。我们每天练字一张,写完之后就是读故事书的时间,所以故事书也是每天必备的。
2、作业当考试,每次作业都要非常认真仔细,作业要限时,可以用小闹钟提醒。让孩子自己发现错误,自己改正错误。家长一旦发现孩子作业有问题,不要直接给孩子指出错误,更不要给孩子正确答案;要让孩子自己把错误检查出来,自己去纠正。孩子对自己发现而改正的错误,留下的记忆会更深刻,要想发现错误,必须要认真细致地检查,因此,同样也培养了孩子认真的作风。还有因为孩子年龄小,有些还不知道怎么检查,也请您慢慢教教孩子检查的方法。
3、给孩子建立错题本,让孩子记住自己因粗心所犯的错误,隔一定时间,帮助孩子总结一下,查查粗心的原因,看看发展和变化,使孩子引以为戒,认真对待。
4、养成做事情精力集中的习惯。
值得注意的是不要让孩子边学习边做其它事。有的小孩总是一边看电视,一边听音乐,一边做功课,这样,学习不够专心,注意力容易转移。有的孩子精力不够集中,家长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培养孩子用眼睛听的习惯:在安静之处,将手放在孩子的肩膀上,互相看着对方的眼睛说话,不管什么话题都没关系,每天进行一次。只要视线相连接,孩子就不得不集中注意力听,只要每天持续不断,就能培养出很会听“话”的孩子。另外,家长注意,有的小孩玩得最起劲时不要叫他,因为这正是他最集中注意力的时候。
班中大多数孩子身体健康精力充沛。但有些孩子总是睁不开眼睛,或者眼睛无神采,说话有气无力,坐着的时候身体不直,有时像一滩泥巴,做事情心不在焉,磨磨蹭蹭,慢慢腾腾……因此,请您平时和孩子相处时就要要求孩子说话时必须看着家长,必须学会用眼睛和对方交流,必须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做事情动作要迅速,不可以拖拉…一个人的形象会影响他一生的,希望家长们特别要重视!因为班中极个别孩子还不能达标。
5、每天的回家作业该怎样来盯?
1)家作记载本上的作业都记得一清二楚,您可以对照着作业一项一项地检查,完成项就仔仔细细地在后面打上勾。
在老师发现孩子的家庭作业出现问题,找某些家长谈话时,我常常会听到这样的声音“孩子告诉我没有作业啊!”“他没跟我说这个作业要写啊!”我想,我们的家长应该反省,写什么作业,不是问孩子,或是孩子告诉你,家作记载本上都是有的。更何况,家作记载本我们每天都是要求签名的(大部分家长很好,坚持做了下来,但有一小部分家长已经掉队了,更有极个别家长,一次名都没有签过,值得反省!)
2)对于作业质量,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作业字迹是否端正,是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语数作业一般不会超过小时),作业正确率如何。作业时,坚决杜绝一边看电视一边写作业,一边玩一边写作业,一边吃东西一边写作业。在家,我们家长尽量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和谐的学习环境,一个小房间,一张小方桌,一盏光线适度的台灯。孩子在写作业时,我们不要以任何理由进进出出,或发出很大的声响,以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我们的孩子小)。我希望家长明白,如果家长在孩子刚入学就不在意家庭作业的检查和辅导,放任孩子,会导致几种情况出现:
一,不完成作业,因为家长不过问,而使孩子养成为了玩或看电视,欺骗、隐瞒作业。
二、字迹潦草,为了玩而应付作业。会使孩子形成不仅对家庭作业,进而提升至对考试,对学习都不负责的态度。有些学生交上来的作业,上面很明显的错误,比如一个生字的书写,出现错误,我翻开本子就一眼看到,或者说其他的字都注音了就其中一个没有写,明显的空缺,而上面还赫然签着家长的姓名。我不知道家长对于要求家长对学生作业上签名是怎么看待的?老师只是单纯的为了看到你的名字么?当孩子把作业拿到您的面前让您签字时,您是不是一手拿着电视机的遥控器,一手接过本子,草书您的名字?孩子的心里会怎么想?还有的家长忙着挣钱,连作业都懒得看一下,更别说签字了。俗话说得好:钱,你今天少赚了,明天可以赚回来。但孩子的教育你一旦错失了,就再也补不回来了。说了这么多,还有一句最重要的,就是希望家长能把孩子的培养放在第一位,
6、关于预习。课文读熟。
(二)、课外阅读
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让孩子终身受益,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又是家长们十分头疼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一般而言,如果家长有阅读的习惯,孩子成长中耳濡目染,自然就会形成阅读习惯。很多家长总是抱怨孩子的语文 ……此处隐藏40471个字……让你们回家做什么呀",孩子做完了,家长要检查签字,完成的好,别忘了要肯定孩子,完成的不好或者没完成,也需要家长帮助孩子找出原因,鼓励孩子在努力。有过几次经验以后,孩子就会明白,记住老师交待的任务是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完成,这样他在听老师讲话和记事方面都会认真许多。
3、 上学以后,需要自己保管的东西一下子多了许多。
孩子以前并没有这样的经验,缺乏自己的东西由自己保管的意识。这样就造成有些孩子几乎每天都在丢文具,根据这种现象要求每种文具都用圆珠笔在纸上写上名字,用胶条粘下来帖在文具上,让他自己认识自己的东西,有些父母对这些现象并不重视,觉得一支铅笔没有多少钱,丢了再买就可以了,但自己的东西自己保管好是对孩子责任心的培养。另一方面,开学初,每个同学准备一个资料夹,让学生将老师下发的课程表、卷子等资料,分类整理在文件夹里面,交给他自己保管,逐步培养他管理好自己东西的意识。
4、开学以后,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孩子会比较紧张。
常常有事情不敢大声说出来,有的学生下课只顾玩,忘了上厕所,上课后想去厕所不敢又举手,只好憋着,有的甚至尿裤子。所以家长一定要告诉孩子,下课要先去厕所,上课要去厕所,一定要告诉老师,在这一点上,胆子较小的孩子的父母一定要特别注意,多带孩子外出接触新的环境,多和别人交往,鼓励他与不太熟悉的成人大声地讲话。
5、培养孩子课前认真准备的习惯
你要让他知道:如今自己已是一名小学生了,主要的任务是学习,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就要课前做好一些准备。教会孩子每天按着课程表自己整理书包、收拾文具,以便能带齐学习用品。最初,让孩子自己整理书包和文具盒,他可能会手忙脚乱,丢三落四,家长要有耐心,从旁多加指点,可先给孩子做示范,再让他学着做。现在的孩子在智力因素上没有太大差别,这种差异主要是习惯培养造成的,竞争的是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而良好的习惯是要有一个养成过程的,需要家长、孩子及学校共同配合。好习惯终生受益,坏习惯有害终生。孩子的`表现取决于父母的投入,而父母在对待孩子入学这件事上常存在一些误区。家长不够尽责。有的家长认为给孩子找一所好学校、一个好班级或一个好老师,就万事大吉了。尤其是一些双职工的父母,两人工作都很忙,没时间顾及孩子的学习,认为由老师全权代劳就行了,平时也不与老师沟通。一旦孩子出了问题就急了,再打骂孩子,如此教育往往适得其反。
6、培养孩子课前预习的习惯
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学生学习课程知识,课前的预习,既是心理准备,也是具体内容的准备。预习是促使孩子积极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激发孩子求知欲、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我的语文预习要求是:
一画,大声地朗读课文,勾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句子。
二问,问家长自己不认识的字或词,自学字、词,并写下来。
三析,对课文进行分析,说一说课文里的主要内容,最好能够用图画把课文的意思表达出来。
四答,尝试性回答课后作业题。
五提,提出通过预习后还不懂的问题。"有疑则进",有求知欲,则有兴趣。孩子带着问题去听课,把主要精力放在预习时未能解决的问题上,在听课时就能产生一种积极主动、轻松自如的心理状态,就能充满自信,这正是成功的学习所需要的一种心理优势。
学习主动,走在前面,心情好,充满自信,于是成绩就好。成绩好了,学习更主动,学习兴趣更浓,成绩会更好,良性循环链就形成。所以,培养课前预习的习惯尤为重要。同时,也是培养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一种最有效途径。
7、培养孩子课后复习的习惯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把不能巩固地掌握知识比作喝醉酒的马车夫,忘记了所装载的东西捆在车上,也不往后看看,只是一个劲地往前赶路,东西颠簸丢了也不知道,结果赶回家去的仅是一辆空车。
中国"熊瞎子掰苞米"的故事更可谓妇孺皆知,熊瞎子每掰一个苞米,便夹在腋下,同时扔掉了前一个旧苞米,这样忙了很长时间,还只是有一苞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及时复习,温故知新。虽然他懂得了复习的重要性,但究竟怎样复习才能事半功倍的问题,却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光读是不行的,所以只有科学的复习,才能有好的效果。还需要家长的指导,为了搞好课后复习,可以让他做好二件事:
一试图回忆、二认真看书,而试图回忆,就是"过电影",在大脑的荧光屏上,放映老师上课讲的内容。具体地说,就是下课后自己考一考自己:今天老师主要讲了几个字?哪些生字会写了?那些生字还不会?
二认真看书。复习时的看书,是在预习、听课、回想的基础上进行的,必然会有新的收获和体会。看书时,还可以不时的加以对照,看看书上是怎样写的,老师是怎样教的,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对于听课中已经记住和理解的部分,可以少用时间;对于没听明白的地方,还得让孩子知道不会的内容应该主动地询问,及时补上没有学习好的知识。不同的学习内容应该要注意交替复习一句话,这样便于沟通知识的联系,温故而知新,从而牢固地掌握知识。
8、培养孩子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升华,作业可以检查孩子的学习效果,巩固课堂学到的知识,加深对课本知识理解。要求孩子做到"今日事今日毕",独立地按老师要求完成当天的全部作业。这样做既能巩固当天所学的内容,又可防止养成拖拉作业的坏毛病。
首先要培养孩子认真写字的习惯,例如在书写生字时,我要求她做到"三到":眼到、心到、手到。眼到,眼睛要看清字结构;心到,字形要牢记心中;手到,字写的正确美观。
9、培养孩子发现错误及时改正的习惯
这是训练学生的自改能力。要养成孩子自觉改正的习惯,
一要看看书,考虑自己的错误,不懂就问,弄懂为止,想想自己该如何做。
二要针对教师的评语自改。
三要改后再认真检查一遍。这样做可以及时弥补学习中的漏洞,防止错误过多过久,从而影响以后的学习。
10、养成做事情精力集中的习惯。
叫小孩集中注意力是一件比较难得事,可是一节40分钟课要求孩子能注意20分钟以上。有的小孩做不到,因为平时总是一边看电视或一边听音乐,一边做功课,这样,学习不够专心,注意力容易转移。有的孩子精力不够集中,家长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培养孩子用眼睛听的习惯:在安静之处,将手放在孩子的肩膀上,互相看着对方的眼睛说话,不管什么话题都没关系,每天进行一次。只要视线相连接,孩子就不得不集中注意力听,只要每天持续不断,就能培养出很会听“话”的孩子。另外,家长注意,有的小孩玩得最起劲时不要叫他,因为这正是他最集中注意力的时候。
11、培养孩子爱劳动的习惯。
要让他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学点简单的劳动技能,会开、关门窗,扫地、抹桌椅等,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逐渐减少父母或其它成人的照顾,逐步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力;此中要做好老人的工作。